唐代 细砂石质
长32.5厘米,宽26厘米,厚8.2厘米
2003~2004年宁夏吴忠市西郊唐代墓葬群出土
墓志铭题为“大唐故东平郡吕氏夫人墓志铭并序”。全部铭文共18行,318字。楷体,刻写随意。墓志全文辑录如下:
“夫人先君讳润,以声华双美,词翰两全。为将,怀军旅之谋;在公,有处理之策。百战百胜,有戍有克。元戎籍能,补充朔方节度左衙兵马使。贤夫张自谨,身继辕门,备谙戎旅,功勤奉上,劳效益彰,幹用可称,莫不谈德。节使补充衙前虞侯,胙蒙改职,兼委重务。夫人怀令淑之德,著婉顺之姿,内称贤行,外备礼仪,六亲所仰,九族咸依。冀保遐年,显于荣寿。宁期不幸,以太(大)和四年七月六日,终于灵州私第,享年五十有七。亲族臻赴,惋惜同词。其年十月十四日,殡于逥乐县东原,礼也。内外痛悼,骨肉咸哀。长男叔向,次子叔弁,并女侄等,皆号天泣血,痛彻五情。恐陵谷有变,刻石存记,用述不朽。其铭日:阴阳时亏,神理无察;祸降私门,贤德季札。仁不沉泥,嗣子泣血。贤夫肠断,举家摧绝。天河(何)不佑,神何不灵?哀哉旧里,□□新茔;悲夫郊野,玉山将倾;书之五代,祯石显名。”墓志右侧面竖刻一行“摄逥县尉试家令寺丞吴陟撰”铭文。
该墓志铭介绍了唐晚期灵州一个官宦之家的千年旧事及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伦理观念,而且也反映了中原文化对古灵州地区的渗透,有补史、证史的意义。其中,“……以太和四年七月六日,终于灵州私第……其年十月十四日,殡于逥乐县东原……”这段关于吕氏夫人丧葬日期、家庭住址及安葬之地的铭文,佐证了唐灵州城就在今宁夏吴忠市的史实。它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考古价值的文物,是迄今为止,宁夏首次发现、惟一能证明古灵州城不在今宁夏灵武市,而在今宁夏吴忠市的珍贵文物,破解了学术界一个千年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