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工作动态

鸽子山遗址发现大量珍贵石器和工艺品

发布时间:2015-09-02 16:44:00   点击:

  9月1日中午,在青铜峡市鸽子山遗址文物保护工作站里的小方桌上,摆放着一些新出土的珍贵石器、工艺品和食草类哺乳动物化石。这是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两年考古发掘工作的部分成果。考古专家认为,该遗址多种生产工具、制作技术共存,应处于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转型、狩猎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型期,时代初步判断在距今8000年至1.2万年间。

  “这里出土的文物有烧石、打制石器、细石叶类石器、磨制石器和磨盘、磨棒等磨食工具,还有一些用鸵鸟蛋皮或石头制成的工艺品。”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惠民笑着说:“从这些装饰品来看,说明一万年前左右,生活在这地方的人就爱美,而且住的人也较多。”

  当日中午时分,考古人员仍坚守在考古发掘工地现场。工地中间,有泉眼和水池,池里的水清澈见底。“这里的泉水是真正的矿泉水,洗手时有滑滑的感觉。挖出来的部分石器表面光滑透亮,就是因为常年在泉水边被冲刷而成。”王惠民介绍:“这里出土的文物相当密集,在石器时代考古中是很少见的。目前,已采集到9000多块被火长时间烧烤、表面已经龟裂变色的烧石,出土了2100余件打制石器、细石叶类石器和磨盘、磨棒等磨食工具,此外还发现了用鸵鸟蛋皮和石头制成的工艺品和数量可观的食草类哺乳动物化石。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大量出土的磨食工具,采集和发掘出土的该类产品高达200余件,蔚为壮观。

  王惠民分析:大量精致且久经使用的磨食工具显示了鸽子山先民狩猎和采集经济达到很高的阶段。他们学会运用磨食工具给植物种子脱壳,为后期农业产业发展奠定技术基础。一直以来,农业起源是考古学家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此次发挖成果为研究农业起源,特别是中国西北沙漠边缘地带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行为模式的变化,经济模式的转变提供了重要材料。当时的古人类同时大量运用烧石,说明他们可能对熟食和热水的需求较高,人的生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也在加强,使之后的新石器时代人口得以剧增。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彭菲博士透露:去年和今年,考古人员在此布下了4个探方进行挖掘。初步确定遗址核心区在现有堆积的东侧。目前,挖掘工作仍在继续。

  另外,此次考古中运用高科技仪器——全站仪。彭菲博士介绍,它可以作为发掘出土物的空间坐标信息记录器,待工作人员回到实验室后通过电脑,将重现挖掘现场物品分布位置,即可看到当时遗物、遗迹的原始分布情况,从而进一步分析古人类当时的活动场景。

  鸽子山遗址位于贺兰山东麓台地中段,荒漠草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目前已在15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15个文物点。自1984年在文物普查中被发现以来,中美联合考古队曾对其进行过3次调查和小面积试掘,先后采集、发掘各类石器、动物化石2500多件。2006年,鸽子山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技术支持:云汉传媒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利民街121号 邮编:750001 联系电话:0951-5014363 电子邮箱:nxkgs@sina.cn

ADD:Ningxi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eology
No.121,Limin Street,Xingqing District,Yinchuan City,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750001,China

TEL:0951 5014363    FAX:0951 5035563    E-mail:nxkgs@sina.cn

备案号:宁ICP备16001783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