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工作动态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2016—2017年度考古汇报会

发布时间:2018-02-04 09:23:19    作者:王琨/文 边东冬/图 马晓玲/审核   点击:

  2018年1月31日至2月1日,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2016~2017年度考古报告会”在所三楼会议室举行。围绕近两年田野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修复、外出培训研修等工作,共进行了6个专题16项汇报。汇报辅以演示文稿、宣传视频、三维影像播放,并以提问、讨论等环节进行,现场气氛热烈,精彩纷呈。

  第一专题:旧石器、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

  1.水洞沟遗址2016年考古发掘

  汇报人:郭家龙

  该遗址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发掘。汇报人首先介绍了遗址的地理位置、时代属性、发掘历史;接着就2016年遗址第2地点发掘情况作了详细报告。在T3发掘区,共布1×1探方154个,发掘面积约100平米,发掘深度约10米,揭露了8个文化层。出土了大量的测年样品和鸵鸟蛋皮、串珠装饰品,对于建立第2地点年代序列和探讨该地区不同时代古人类艺术、认知行为提供了重要资料。通过报告,大家一致认为该遗址发掘过程中遗物分类收集、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土样浮选和水洗方法和搭建临时性保护棚等措施科学合理。

  2.鸽子山遗址2016~2017年考古发掘

  汇报人:郭家龙

  鸽子山遗址位于宁夏青铜峡以西20公里,贺兰山南麓,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海拔约1200米。在15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发现15个地点。2016~201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对遗址第10地点东部核心区域进行发掘。2016年,发掘面积200平方米,共记录7760件石制品,633件动物化石,总数超过8000件,疑似灰堆、火塘遗迹超过30处,采集浮选土样超过2000升。2017年,对发现的呈直线分布的炭屑遗迹附近进行发掘。从第一扰乱层到第四文化层都有重要发现,尤以第四层遗迹分布最密集、遗物最丰富,各类炭屑密集区和火塘大量出现,火塘周围分布大量动物化石和石制品。浮选工作也取得重要收获,共采集浮选土样781份,土量7870升。鸽子山遗址揭露了约1.3~1.2万年,8.3~4.8千年两个时段的人类活动期,与水洞沟遗址一起构筑了我国西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约4万~1万年的文化演化框架。发现磨盘、磨棒上千件,为农业起源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出土较多鸵鸟蛋皮装饰品和3件石环残段,反映了万年前古人类的审美和精巧的工艺技术。揭露的火塘遗迹和柱洞建筑类遗迹,对于研究旧石器时代末期人类的居址形态和生存模式极其重要。该遗址入选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3. 隆德沙塘北塬遗址龙山时期文化遗存分析

  汇报人:杨剑

  沙塘北塬遗址位于宁夏隆德县沙塘镇街道村北侧塬地上。北靠山丘,南邻渝河河川,坐落于渝河北侧二级台地。2013、2015、2016年进行过三次发掘。2016年发掘面积800余平米,清理房址5座,灰坑101个,房址10座,墓葬11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等小件400余件。汇报人通过对房址、灰坑、墓葬类型分类和出土遗物分析,认为该遗址文化内涵单一、地域特征突出,属于龙山时期文化遗存。汇报结束后,大家对发掘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点评。

  4.隆德神林周家嘴头遗址2017年考古发掘

  汇报人:王晓阳

  周家嘴头遗址位于隆德县神林乡双村村西的河嘴塬地上,朱家河和渝河分别从遗址南北两侧流经。为了了解遗址文化内涵属性、聚落分布状况、确定遗址边界, 2017年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937.5平方米,清理灰坑57个,房址12座,窑址9座,墓葬2座,灰沟1条。出土有尖底瓶、陶钵、陶罐、陶盆等器物。遗址内主要有刘家、齐家、仰韶晚期三种文化遗存。

  第二专题:红河流域考古调查与姚河塬商周遗址考古发掘

  5. 2017年红河流域考古调查李儿河段工作汇报

  汇报人:侯富任

  围绕“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大课题项目,2017年4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陕西考古研究院等8家单位,开展了彭阳红河流域考古调查。汇报人重点就李儿河段发现的姚河塬商周遗址、下塬遗址、黄家堡子、张化堡子、潘家湾、下蔡阴山、杨思明等遗址进行了报告,介绍了调查成果、资料整理及未来计划。

  6.2017年姚河塬商周遗址考古发掘

  汇报人:马强

  姚河塬遗址是2017年彭阳红河流域考古调查中最重要的发现。位于彭阳县新集乡,地处宁南山区、六盘山东麓。报告伊始,项目领队马强播放了遗址宣传视频。接着从遗址的地理位置、发现经过、工作理念、专家指导、学术研讨、勘探发掘成果、遗址分期、学术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报告。该遗址面积约62万余平方米,经考古钻探发现有墓葬、马坑、车马坑、祭祀遗坑、铸铜作坊、制陶作坊、池渠系统、路网、壕沟等遗迹。其中已探明墓葬50余座,发掘清理13座:甲字形大墓2座、竖穴土坑中型墓6座、小型墓5座、马坑5座、车马坑1座、祭祀坑1座,灰坑8座。出土青铜车器轭、衡末饰、轴、軎、毂、伏兔、泡饰等,另有鼎、觯、泡等青铜器,出土玉璧、骨梳、骨簪、骨梳、骨珠,另有蚌器、柄形器、鱼、蝉、螳螂等玉器及费昂斯珠、绿松石、玛瑙珠等,在M13墓道填土中出土刻字甲骨。从出土遗物分析,有仰韶晚期、常山下层、商代晚期、刘家、先周、西周、战国、秦汉等不同时期文化。姚河塬是宁夏南部及泾水上游地区首次发现的一处大型西周遗址,功能结构复杂的聚落形态、带墓道的高等级墓葬、高技能工艺的铸铜作坊,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瓷器、象牙器等珍贵文物,及甲骨文为代表的特殊文化产品,都显示其绝非普通居址,很可能是一处不见于史籍记载的西周大臣的采邑或封国。这对了解西周国家的政治格局、周王朝与西北边陲地区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遗址发掘中的课题意识、科学规划、多省区联动、多学科合作模式受到大家好评。

  7.2017年彭阳马鞍桥梁秦墓考古发掘

  汇报人:马天行

  马鞍桥墓地是彭阳红河流域考古调查中发现的一处遗址,位于彭阳县新集乡东北5.6公里。经调查勘探发现墓葬89座。汇报者重点对抢救性发掘的M1~M7作了报告,介绍了形制大小、墓道、封门、壁龛、葬式、随葬品等。7座墓共出铜、铁、玉石、玻璃、陶器类遗物16件,其中以茧形壶、釜、罐为主。之后,大家围绕墓道夯打填土、殉牲、墓主人族属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第三专题:固原西郊墓地和开城安西王府遗址考古发掘

  8. 2016年固原西郊墓地考古发掘

  汇报人:王洋洋

  2016年6月,固原博物馆周边区域旧城改造工程项目实施中发现古墓葬。经勘探发现汉代至明清时期古墓葬155座。2016年8月至12月,抢救性发掘近90座,其中汉墓47座,北朝墓1座,宋墓19座,其它为明清、近代墓葬。出土有陶器、铜器、铁器、骨器、漆器、玉石器、铭文砖、钱币等1100余件。这批墓葬不仅为研究确定汉代建置的高平城旧址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也对汉、宋时期固原区内的社会生活、埋葬习俗和制度提供了可资研讨的宝贵信息。汉墓中发现大量的殉牲现象尤为突出,可能与长城沿线半月形地带的青铜文化有关。

  9. 2016年开城安西王府遗址考古发掘

  汇报人:王仁芳

  开城安西王府遗址是元世祖忽必烈三子忙哥剌在六盘山的避暑府邸遗址。为了搞清建筑基址的形制、结构,城址的功能、地位与性质等问题,2015年组织开展了考古勘探、发掘工作。重点对长虫梁城址1号基址进行发掘,在东侧夯土边缘清理出包砖基槽以及登台踏步、台基东南角折拐结构、大面积的地面踩踏面等重要遗迹,出土了精美的台沿螭首、门枕石、方砖、琉璃滴水及瓦当等遗物。通过发掘,基本掌握了发掘区遗迹埋藏、地层堆积及遗址保存情况;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为该遗址的断代和定性提供了可靠依据。另外还组织了公众考古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

  第四专题:文物保护修复

  10.同心倒墩子西汉匈奴墓地及彭阳王大户春秋战国墓地出土金属文物保护项目

  汇报人:刘美娟

  该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陕西考古研究院合作开展,共保护修复同心倒墩子匈奴墓出土透雕铜牌饰、泡饰、扣饰等青铜器26件,彭阳王大户春秋战国墓地出土青铜器、铜柄铁剑和青铜皮带保护修复137件。汇报人介绍了科学检测与工艺分析方法,如金相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等。介绍了铜器、铁器的修复流程,包括病害调查、表面清理、矫形、粘接、补缺、塑形、作色、封护等。并以一件铜饰皮带和铜柄铁剑的修复为例,详尽展示了修复保护的方法和达到的效果。

  11.固原南塬M1401墓出土壁画保护修复项目

  汇报人:刘美娟

  2014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固原南塬M1401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道和墓室均绘有彩绘壁画。壁画揭取后迁移至实验室。2016~2017年,与陕西考古研究院合作开展了壁画保护修复项目,共修复完成壁画16幅。汇报人从病害调查、病害原因分析、壁画制作材料及工艺研究、修复流程及修复的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报告。

  第五专题:培训学习汇报

  12.日本的公众考古

  汇报人:马强

  汇报人介绍了在日本奈良橿原考古研究所研修期间所见的公众考古工作。强调公众考古要重点做好前期准备、舆论宣传工作。前期准备要细致、周全,包括展板、横幅、海报制作,参观线路设计、引导标识,路面铺设,安全因素等都要考虑;活动开展时要做好资料发放、内容讲解、秩序维护等服务工作;舆论宣传对于普及公众历史文化知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至为重要。

  13.奈良县立橿原考古学研究所研修汇报

  汇报人:马晓玲

  汇报人介绍了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在日本奈良橿原考古研究所研修期间的学习收获。重点就日本田野考古工作方法,大遗址保护理念,博物馆文物资料存放管理模式,图书管理制度及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进行了汇报,介绍了相关经验做法。

  14. 2017年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汇报

  汇报人:刘美娟

  “2017年度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由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举办。汇报人结合千佛崖726窟保护工程,介绍了岩石保护加固修复试验的内容、原则及技术路线。重点介绍了室内试验进行的表面析盐检测、修补材料筛选、岩石渗透加固材料筛选、加固试验小结,以及室外实验的病害调查、表面清洗、脱盐处理、风化区域加固、表面修补、空鼓区域灌浆方法及评估等。

  15. 技术·学术——我在周原的收获与思考

  汇报人:柴平平

  汇报人介绍了2017年在周原参加国家文物局举办的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的收获。首先介绍了考古发掘时隔梁多样化设置、无人机航拍、考古地理系统与Photoscan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接着重点汇报了考古工地发掘夯土、散水、车马坑、马坑、墓葬、瓮棺葬、道路、水渠等情况。认为考古工作要把握好技术和学术两个维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实践培训,加深了对田野考古的认知,掌握了多种发掘方法与技术,对遗存信息提取、报告编写、工地整体把控能力得以提高。

  第六专题:长城纪录片与摄影培训

  16.《宁夏长城》纪录片拍摄

  汇报人:王仁芳

  为了补充《宁夏长城资源调查报告》的影像资料,进一步展示我区长城文物遗迹,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宁夏电视电视台合作进行了《宁夏长城》纪录片拍摄。汇报人王仁芳作为长城研究专家承担本次拍摄的向导,讲述了一行人拍摄途中的苦乐、感悟与收获。

  17.田野考古摄影基础

  主讲:陈星

  考古摄影是田野考古中的一项基本工作,针对遇到的实际问题,汇报会特别邀请到了摄影专家北方民族大学陈星老师,为考古一线人员进行了田野考古摄影基础的培训。围绕田野摄影内容和基本要求,从对焦、景深控制、测光、曝光、用光、构图的技巧,相机、镜头、其它附件选择等方面进行讲授。

  本次汇报会为期两天,全面总结了两年来的各项考古工作,达到了交流经验、分享成果、相互学习、总结提高的目的。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技术支持:云汉传媒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利民街121号 邮编:750001 联系电话:0951-5014363 电子邮箱:nxkgs@sina.cn

ADD:Ningxi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eology
No.121,Limin Street,Xingqing District,Yinchuan City,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750001,China

TEL:0951 5014363    FAX:0951 5035563    E-mail:nxkgs@sina.cn

备案号:宁ICP备16001783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