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国家文物局公布今年的主题为“文物赋彩全面小康”,旨在聚焦文化遗产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呈现的多彩篇章。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通知》要求和自治区文物局的安排部署,在常态化防疫工作背景下,本次活动结合正在进行的田野考古工作,在海原、彭阳两地展开。所领导及全体党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13日上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海原文化旅游广电局,在海原县西安镇政府广场举办了文化遗产保护宣传与展示活动。活动围绕海原南华山考古调查新发现展开。今年4月以来,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对海原南华山地区开展了系统考古调查工作,已发现旧石器遗址点27个、新石器遗址点102个。其中旧石器时代遗存是首次在海原县境内发现,填补了海原县史前文化遗存的空白,将海原境内的人类活动史向前推进到距今1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遗存主要以菜园文化为主,调查可以确定海原县南华山及周邻地区是菜园文化遗存的分布核心区,对研究菜园文化的渊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原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开幕式
为了让考古调查新成果惠及群众,使群众了解本地区的古文化遗存状况,提高文化自信心,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本次活动精心制作了宣传展板,发放文物保护法规手册、宣传单、文化遗产报刊近2000份,同时向前来参观的群众发放了印有文物保护宣传标语的手提袋、围裙等1000余份,前来参与活动的群众约1500人。
为公众讲解海原历史文化和考古调查新发现
为群众普及文物保护政策法规
为群众发放文化遗产保护宣传资料
活动当日,姚河塬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全天为公众开放,开展了宣传展示、互动体验等公众考古活动。姚河塬遗址自2017年发掘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获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8年田野考古二等奖、2019年由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是一处西周时期封国都邑城址,面积约70余万平方米。发现并清理了诸如诸侯国君墓葬、马坑、车马坑、祭祀坑、墙体、铸铜作坊、道路、灰坑等遗迹,勘探发现护城河、大型建筑基址、道路、水网、陶窑等遗迹,出土了陶器、原始瓷器、青铜器、陶范、玉石器、漆木器、骨角牙蚌器等文物。出土的甲骨文为探讨墓葬及遗址的国别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证据。该遗址已成为我区地方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为保证遗产日活动的顺利开展,姚河塬考古队提前发布公告,与新集乡辖区村镇广泛联系,做好宣传、防疫、安全、后勤保障等准备工作。活动当日,对前来参观的群众登记、测量体温、发放姚河塬遗址简介活页、《中国文物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特刊、文物政策法规宣传活页等资料,并安排工作人员有序逐批次带领参观群众由墓葬区至正在发掘中的铸铜作坊区参观,并就考古发现、遗址的相关情况、文化遗产的保护等由专人予以讲解。在规划区域开战了考古钻探、发掘、拼对陶片等体验活动。
姚河塬遗址发掘情况现场讲解
宣传文物保护法规
探方发掘现场观摩
群众参与发掘互动体验
下午活动结束时,许多群众仍然依依不舍,对考古发掘充满了好奇与热情,对文物考古工作者的辛劳和敬业表示由衷地钦佩,更流露出对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珍爱和自豪感。
参加本次活动的党员在考古发掘现场合影
本次活动以考古工地作为锤炼党性的主战场,广大党员积极发挥模范先锋作用,踊跃投入到宣传、服务工作中,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语言进行科普讲解。在彭阳姚河塬考古驻地,所党支部组织广大党员开展了“6月份主题党日活动”。重温了入党誓词,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云冈石窟考察时的讲话精神,组织学习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文物政策法规。彭阳县文管所所长杨宁国受邀参加主题活动,分享了多年来在地方文物保护中的经验与心得。广大党员干部结合遗产日活动实践畅谈心得,纷纷表示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在传播文物价值、传承中华文明等方面作出新贡献。
在姚河塬考古驻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重温入党誓词
本次活动以党建促业务,既突出思想引领、党性教育,又注重实践锻炼、服务群众,是党建和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让考古发掘成果惠及普通民众,让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民心。活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对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十分重要意义。(王琨、马强、杨剑/文,边东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