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工作动态

不负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2021年度考古业务汇报会

发布时间:2022-01-25 16:27:02   来源: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点击:

汇报会现场

  2022年1月21日,为全面总结2021年宁夏文物考古工作,科学谋划2022年工作任务目标,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2021年度考古业务工作汇报会。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卫忠,文物保护处处长张玉、副处长孔翔跃、二级主任科员张学玲出席会议。会议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马强主持,所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参加。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卫忠讲话

  汇报会上,卫忠副厅长对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2021年度开展的考古发掘、考古调查和文物保护项目所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指出在当前考古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全体文物考古工作者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的要求,结合宁夏地区实际,科学谋划好“十四五”期间的考古发掘研究工作,充实壮大考古队伍,推动宁夏地区考古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汇报会上,各项目负责人对2021年度开展的8项考古和文物保护项目工作情况分别进行了报告。

水洞沟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汇报

  李昱龙对2021年度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的考古发掘工作进行了汇报。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自上世纪20年代发现以来,一直备受学界关注,从2018年开始,已持续进行了4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2021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要对旧石器文化层进行全面的发掘,发掘面积150平方米,发掘层为8a和8b层。经过3个月的发掘,旧石器文化层已发掘完毕,共计出土各类石制品和动物骨骼3000余件,疑似火塘遗迹3处,同时采集大量的测年标本、环境样本等,进一步确立了水洞沟遗址旧石器晚期初段的文化性质。经过四年的发掘,目前对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的认识已基本清晰。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发掘9个不同层位,1-6层为全新世堆积;7层为扰乱堆积,7-8层之间存在一个连续性的侵蚀层(砾石层);8层为旧石器时代主文化层,可分为8a、8b两个亚层;9层开始旧石器标本大量减少。目前已采集超过600份有明确层位的C14样品、OSL样品等。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代表了旧大陆西侧IUP阶段典型石器工业,勒瓦娄哇石叶技术体系产品占绝对比例,技术特征十分典型,目前仍为中国唯一具有明确地层和年代的IUP阶段的遗址,对探讨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欧亚大陆东西方人群间迁徙与交流等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周家嘴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汇报

  杨剑介绍了周家嘴头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2017年至2021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周家嘴头遗址进行了连续5年的主动性发掘工作,发掘面积3700平方米,出土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清理陶窑48座、房址31座、灰坑379个、灰沟14条,墓葬23座,出土完整或可复原陶器150余件,陶器、石器、骨器等小件2000余件。通过连续的发掘,对遗址的文化面貌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从出土的遗存来看,周家嘴头遗址主要包含仰韶早期、仰韶中期、仰韶晚期、齐家早期、汉代等时期,其中仰韶晚期遗存最为丰富。该遗址的发掘对建立宁夏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有重要意义。同时,大规模仰韶晚期陶窑的发现,证明周家嘴头遗址在仰韶晚期是一处制陶业特征明显的聚落,陶窑的数量和密度之大在国内其他同时期遗址中较为少见,这对研究当时社会复杂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姚河塬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汇报

  马强介绍了姚河塬遗址考古工作的进展。姚河塬遗址于2017年宁夏红河流域区域系统考古调查过程中发现,并持续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至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收获。确认了姚河塬遗址是一处西周早期封国都邑城址,发现并清理了诸如高等级墓葬区、马坑、车马坑、祭祀坑、墙体、铸铜作坊、道路、灰坑等遗迹,勘探发现护城河、大型建筑基址、道路、水网、陶窑等遗迹,出土了陶器、原始瓷器、青铜器、陶范、玉石器、漆木器、骨角牙蚌器等文物。出土的甲骨文目前有150余字,记载了一些重要的史实,其中关于“获侯”的刻辞更是为探讨墓葬及遗址的国别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证据。出土的殷商、刘家、寺洼、北方、周人等文化遗物,表明西北边疆区域人群构成的复杂性。该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对了解西周国家的政治格局、周王朝与西北边陲地区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也为研究陇东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编年和社会复杂化进程提供了新视角。

张家场城址考古发掘项目汇报

  马晓玲对盐池张家场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进行了汇报。2021年9月至12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盐池县博物馆联合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同时承担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本科学生实习和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的教学工作。本年度在城址中心北侧清理发掘,本次发掘的主要遗迹类型为建筑遗存,共清理出墙体11道、灰坑31座、台基1座、房屋5座。出土遗物以建筑构件为主,计有陶瓦2447袋、砖389袋、陶片1028袋、动物骨骼655袋、小件620件。通过发掘可知建筑遗存的分布范围超过1000平方米,显示在城内的中心靠北位置确实存在着秦汉时代大型建筑遗存;清理出相当数量瓦当、筒瓦、板瓦等建筑材料,卷云纹瓦当上还有涂朱的现象,推测与建筑的等级或功能有关;清理出的墙体可见使用版筑法,分段营造,采用黄沙、土等不同材料,因地制宜,适应当地的环境;有些墙体存在直接的叠压关系,为不同时期营建或使用,从地层和五铢等遗物判断,最晚的当在东汉早期。

苏峪口瓷窑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汇报

  柴平平汇报了宁夏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考古发掘的新收获。贺兰山苏峪口窑址在201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时被发现。2021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复旦大学联合展开对窑炉(编号Y1)进行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发掘显示,窑炉为马蹄形半倒焰窑,由条石垒砌,由风道、火膛、窑室、烟囱及两侧挡墙等组成,残高2.9米,以煤为原料。火膛呈弧壁梯形,采用匣钵与耐火土烧制的粗大炉条搭置炉栅。作坊遗迹包括瓷土粉碎、贮存、拉胚、上釉、晾胚等遗迹,反映了较为完整的制瓷工艺流程。窑具以直筒型匣钵为主,碗盘类器物匣钵内多件叠烧,器物内底呈涩圈状。器物与匣钵之间使用垫饼垫烧,匣钵之间用釉封口。瓷器产品主要为细白瓷,采用涩圈叠烧,种类有碗、盘、盏、碟等日用器;以素面为主,胎色洁白,胎质坚致;釉色洁白或白中泛青,釉层均匀,釉面莹亮,玻璃质感强。苏峪口窑址的产品均为不施化妆土的精细白瓷,基本不见纹饰装饰,以造型与釉色取胜,是一个全新的窑业类型。本窑址烧造的产品与西夏王陵、贺兰山东麓西夏离宫遗址出土的精细白瓷基本一致,初步认定具有西夏“官窑”的性质。产品面貌与两宋时期的湖田窑更为接近,在装烧工艺(涩圈叠烧)方面与同时期的中原北方地区定窑有紧密联系,而与邻近的灵武窑存在较大区别,反映了西夏与两宋之间的密切交流。

宁夏石窟寺专项调查项目汇报

  王宇汇报了宁夏石窟寺专项调查的收获与认识。该工作从2020年12月开始,至2021年4月底完成。较全面地梳理和掌握了宁夏石窟寺的分布数量、时代信息及保存状况。核实并修正了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确认了5处新发现石窟寺地点。完成了全国石窟寺保护专项调查全部系统填报与上传任务,为建立石窟寺保护系统数据库奠定基础。完成了54份宁夏石窟寺(含摩崖造像)专项调查报告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石窟寺(含摩崖造像)专项调查工作报告》《宁夏回族自治区石窟寺专项调查名录》的编写。出版的《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壹):圆光寺区》收获好评。通过此次调查基本摸清了宁夏石窟寺的时空分布特点,对宁夏石窟寺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各历史时期石窟、造像演化有了进一步认识,并通过对病害风险类型与成因的分析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杨剑介绍了罗山地区的考古调查项目。2021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调查队伍,主要围绕大罗山及其周围进行区域系统调查,调查面积约150平方公里。调查发现带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遗址点4处,各类石制品35件,包括石核、石片、边刮器、尖状器、石叶等。新石器时代遗址比较丰富,共发现遗址点39处,主要包含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历史时期遗存发现16处,主要包括汉代、宋代、明代三个时期。汉代遗存主要有窑址、墓葬等,宋代遗存主要在地表采集到少量的片,明代遗存主要有墩台、明藩王陵等。本次考古发现填补了罗山地区考古空白,对建立该地区乃至整个宁夏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有很重要意义,对研究宁夏中部地区与周邻地区考古学文化关系有重要意义。

固原城西出土金属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汇报

  宋晶晶对固原城西出土金属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进行了汇报。2016年8月,在固原市旧城改造工程中,在固原博物馆周边区域发现了一处墓地,为配合基本建设,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6年10月至11月进行考古勘探工作,并对该处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现墓葬81座,对出土的随葬品中的78件金属器物进行检测与修复。通过对器物的锈蚀物分析、X光探伤拍摄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器物的保存状态及制作工艺;通过科学的保护修复方法在不改变文物原貌的基础上,延长了文物的保存寿命并达到较为满意的展示效果。针对汉墓中出土的提梁卣、锺内有机物残留,通过稳定同位素技术限定食物残留物的可能食物品种,然后借助现代GC-MS分析技术表征其中的化学成分,并与现代食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以探索可能的来源。

朱存世所长进行工作总结

  汇报结束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朱存世对年度业务工作进行总结。他指出,2021年是我所考古工作“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考古发掘、考古调查和文物修复工作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绩,得到了厅领导的肯定。2022年,全所上下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全所工作“一盘棋”思想,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以考古发掘项目带动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以扎实的工作业绩为建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宁夏力量。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技术支持:云汉传媒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利民街121号 邮编:750001 联系电话:0951-5014363 电子邮箱:nxkgs@sina.cn

ADD:Ningxi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eology
No.121,Limin Street,Xingqing District,Yinchuan City,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750001,China

TEL:0951 5014363    FAX:0951 5035563    E-mail:nxkgs@sina.cn

备案号:宁ICP备16001783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