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 瓷质
高6.5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4.3厘米
旧藏
该炉敛口,窄沿内折,形体呈上粗下细之筒状,底部折收成矮圈足,并于胫部又设三足,呈悬空状。腹部饰以五道弦纹,简约明晰,于统一中求变化。外壁通体施青釉,釉润面莹均匀。圈足与底部交汇处于施釉后又削去一圈,露出白胎,足端平切。内壁上部有釉,下部分无釉。此炉胎质灰白细腻,做工精美。形体规整,古朴素雅。为元龙泉窑新器型之一。元明时期龙泉窑继续烧造青瓷,清中叶趋于衰落。
瓷炉最早始于东吴,宋以前常见的是托炉,宋代开始流行三足炉。“弦纹三足炉”又称“筒式炉”,是宋至明代流行的一种炉式,因炉身作筒状而得名。宋代筒式炉口、底直径几乎相等,三足落地,筒腹以数道弦纹为饰。元代开始,筒腹下部逐渐收小,器底下凸,三足逐渐上移,少数几乎与底平,但仍然起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