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学术研究

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从摆脱世俗的潇洒风度向现实生活意趣的转变
——以北朝一唐墓室发现的屏风式“树下老人”图为中心的考古学观察
发布时间:2017-02-09 16:17:00   来源: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作者:马晓玲   点击:

三、北朝—唐代墓室屏风式“树下老人”图的变化

  关于屏风式“树下老人”图题材的内涵,赵超的研究最为全面,他以该题材发现地点最为集中的太原地区的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山西太原地区唐墓中树下老人的身份进行了认定,其中有孝子、贤者、忠臣等[22]。罗丰则从固原梁元珍墓树下老人图中人像头戴的莲花冠和方形冠入手,结合墓志中的记载,认为老人图代表的是魏晋高士形象[23]。郑岩也以崔芬墓为例,专门论述了南北朝高士画像的差异以及南北朝墓葬艺术中高士图像的含义[24]。本文在前贤对“树下老人”图题材中人物身份认定的基础上,主要尝试探讨北朝—隋唐时期墓室屏风式壁画中“树下老人”图内涵在不同阶段墓葬中的变化。

  1.北朝时期

  上文已经介绍过目前发现的两例北朝时期的“树下老人”图,它们都出现在山东地区。崔芬墓墓室的其中8幅屏风式壁画上绘有高士图,人物坐在茵席或者倚在隐囊之上,有的书写、有的捋须、还有的观赏盆景或开怀畅饮。屏面背景为树木怪石;济南东八里洼北朝壁画墓同样绘坐在树下饮酒作乐的高士形象。整个画面显示出这些逸士超脱世俗、放荡不羁、潇洒自得的魏晋风度。那么在南北朝时代,人们为何推崇的不是具有显赫功勋和高尚节操的榜样,而是这些放浪形骸、追求享乐的人物,甚至将他们以造型艺术定格在自己的安息之地—墓葬里?这显然与充满动荡、混乱和灾难的社会与时代有很大的关系。频繁的改朝换代,使得显赫一时的皇家贵族或门阀士族,经常面临着残酷的政治斗争和身家毁灭,那些下层百姓的苦难更不待言。在对人生和现实的恐惧以及保护自身的需要下,退避现实与超脱的风度似乎才是寻求心灵慰籍的捷径。在这种观念下,内在的才情与智慧、脱俗的言行以放浪不羁、饮酒享乐的外表呈现出来,具备这种品格的高士受到人们的尊敬和顶礼[25]。以造型艺术在墓室壁画中表现出来的“树下老人”图,或许更深刻地反映了身处动荡与混乱时代的南北朝时期的人们为摆脱现实对于超俗的潇洒风度的追求。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虽然北朝时期的山东地区在南朝文化的影响下采用了南朝墓葬艺术中“竹林七贤”拼镶砖画题材的粉本,但不是完全的照搬,而是有所变化,主要表现在构图上以屏框代替了以树木为人物间隔的构图,并且在每个人像旁侧绘有侍者。崔芬墓屏风图中所绘高士身后,多加绘了女侍。《南史·齐本纪下》萧宝卷记载“又别为潘妃起神仙、永寿、玉寿三殿,皆匝饰以金壁。其玉寿中作飞仙帐,四面绣绮,窗间尽画神仙,又作七贤,皆以美女侍侧。”[26]。这段话不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神仙思想,还折射出对竹林七贤的神化。郑岩认为这种七贤与美女的组合,应与神仙有关,他结合诸多文献和学者的研究,推测这种主像身旁都有一位少女的画像,符合道教所强调的成仙必须感通仙官下降接引的思想[27],这些少女服侍着主人去往彼岸的世界。这样看来,北朝山东地区墓室中的屏风式“树下老人”图,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南朝墓葬艺术中“竹林七贤”所反映的超凡脱俗、隐逸、以及对高士个人魅力的仰慕和追求等观念,而多了一种神仙思想。对于南北朝时期的人来说,历史上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等人物已不仅仅是名士,还是有着高深道术的神仙,希望这些神仙可以帮助他们死后通往仙境。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技术支持:云汉传媒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利民街121号 邮编:750001 联系电话:0951-5014363 电子邮箱:nxkgs@sina.cn

ADD:Ningxi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eology
No.121,Limin Street,Xingqing District,Yinchuan City,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750001,China

TEL:0951 5014363    FAX:0951 5035563    E-mail:nxkgs@sina.cn

备案号:宁ICP备16001783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