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学术研究

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从摆脱世俗的潇洒风度向现实生活意趣的转变
——以北朝一唐墓室发现的屏风式“树下老人”图为中心的考古学观察
发布时间:2017-02-09 16:17:00   来源: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作者:马晓玲   点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树下老人”图题材的墓室屏风图在南朝丧葬艺术中“竹林七贤”的影响下自北朝产生以来,直到唐代并州(山西太原)、长安地区(西安地区)、原州(宁夏固原)、甚至远在西州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的沿用,经历了由南至北,自东向西的传播。在200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如上所说,从北朝追求摆脱世俗的潇洒风度和虚幻的神仙思想到唐代向现实生活意趣的转变,这种变化并非艺术本身决定,而是社会的变迁对于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的影响,这种影响进而也渗透到北朝—隋唐时期的丧葬实践,使得此题材在多个地区的墓室环境艺术中传播、使用。

  [1]a.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朐县博物馆.山东临朐北齐崔芬壁画墓[J].文物,2002(4):4-25.b.临朐县博物馆.北齐崔芬壁画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1-22.

  [2]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东八里洼北朝壁画墓[J].文物,1989(4):67-78.

  [3]杨泓.寻常的精致[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118-122.

  [4]李百乐撰.北齐书:杜弼传(第24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2:346.

  [5]表中的屏风式壁画布局示意图,是根据考古发掘简报中所提供的屏风图在墓室各壁面的分布位置与数量两种因素,以从前至后,从左至右的方向大致绘出的,线条的长度只是一个示意,并没有严格按照屏风图的实际大小比例。

  [6]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南郊金胜村唐墓[J].考古,1959(9):473-474.

  [7]同[6]:474-476.

  [8]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市金胜村第六号唐代壁画墓[J].文物,1959(8):19-22.

  [9]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南郊唐代壁画墓清理简报[J].文物,1988(12):50-59,65.

  [10]李非主编.山西太原董茹庄唐墓壁画[C]∥太原考古.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271.

  [11]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太原金胜村337号唐代壁画墓[J].文物,1990(12):11-15.

  [12]常一民,裴静蓉.太原市晋源镇果树场唐温神智墓[C]∥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唐墓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209-213.

  [13]罗丰.固原南郊隋唐墓地[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112-135.

  [14]陕西省考古所唐墓工作组.西安东郊唐苏思勖墓清理简报[J].考古,1960(1):30-36.

  [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J].文物,1973(10):7-20.

  [16]杨泓.南北朝的壁画和拼镶砖画[C]∥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92.

  [17]根据墓志,崔芬本人任东魏威烈将军、南讨大行台都军长史等职。其祖父曾经在南朝刘宋政权供职,后来又成为北魏的高官。崔芬之父崔赞是东魏王朝的重要大臣。苏思勖官至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内侍省内侍(从四品)。

  [18]关于高昌国的研究参见宋晓梅.高昌国:公元五至七世纪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移民小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9]宿白主编.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绘画编13:墓室壁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49-50.

  [20]金维诺,卫边.唐代西州墓中的绢画[J].文物,1975(10):36-43.

  [21]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19.

  [22]赵超.“树下老人”与唐代的屏风式墓中壁画[J].文物,2003(2):69-81.

  [23]同注[13].

  [24]郑岩.南昌东晋漆盘的启示———论南北朝墓葬艺术中高士图像的含义[J].考古,2002(2):84-85.

  [25]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154-155.

  [26]李延寿撰.南史:齐本纪(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1:153.

  [27]同注[24].

  [28]同注[22]:76.

  [29]a.赵超.关于伯奇的古代孝子图画[J].考古与文物,2004 (3):68-74.b.赵超.日本流传的两种古代孝子传[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2):4-10.

  [30]同注[22]:76.

  [31]同注[13]:130-132..

  [32]关于作者对这六幅屏风画所作的详细解释参见常任侠.常任侠艺术考古论文选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49-59.

  [33]刘昫等撰.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二(第7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5:3972.

  [34]昭陵博物馆.唐昭陵李勣(徐懋公)墓清理简报[J].考古与文物,2000(3):3-14.

  [35]陈志谦.昭陵唐墓壁画[C]∥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一辑).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114-119.

  [36]杨效俊.影作木构间的树石———懿德太子与章怀太子墓壁画的比较研究[C]∥唐墓壁画研究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342.

  [37]同注[22]:72.

  [38]同注[25]:196.

  [39]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富平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唐节愍太子墓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176-177.

  [40]赵力光,王九刚.长安县南里王村唐墓壁画[J].文博,1989(4):3-9,19.

  本文出自《考古与文物》 2011年03期,67—75页。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技术支持:云汉传媒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利民街121号 邮编:750001 联系电话:0951-5014363 电子邮箱:nxkgs@sina.cn

ADD:Ningxi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eology
No.121,Limin Street,Xingqing District,Yinchuan City,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750001,China

TEL:0951 5014363    FAX:0951 5035563    E-mail:nxkgs@sina.cn

备案号:宁ICP备16001783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