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学术研究

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固原隋唐时期文物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5 16:49:33   来源: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点击:

  摘要: 固原隋唐时期文物考古的发现始于 1982年 10月对南郊乡王涝坝村唐代史道德墓葬的发掘。 1995年, 考古工作者陆续在南郊乡羊坊村、小马庄村、王涝坝村先后发掘了隋唐时期的九座墓葬, 即为目前考古界与学术界所称的 固原南郊隋唐墓地。引人注目的是从中出土的墓志铭, 史料价值极高, 记载了墓地的主人为流寓中国境内的中亚粟特侨民, 即中国史籍所载昭武九姓之一的史系家族。其中出土的大量反映中西文化交流或中亚风格的遗物, 再现了隋唐丝绸之路繁盛时固原的重镇地位。

  关键词: 固原; 隋唐时期; 文物考古; 发现

  中图分类号: K8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5744( 2006) 02- 0021- 05

    作者简介: 马建军 ( 1967- ), 男, 回族, 宁夏海原人, 宁夏固原博物馆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区域考古学和区域文化研究。

  隋唐时期, 固原的设置很不稳定, 有时称原州, 有时称平凉郡, 还设置过原州都督府, 是隋唐王朝防御突厥和吐蕃侵扰的战略前沿要地。同时, 也是隋唐丝绸之路繁盛时期的重镇, 固原南郊隋唐墓葬群的发现, 令学术界和考古界耳目一新, 不仅出土了大量反映中西文化交流或带有中亚风格的文物, 而且墓主人是隋唐时徙居中国境内的中亚地区的粟特人, 是因宦来居固原的昭武九姓 之一的史系后裔。笔者拟就隋唐时期固原的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作一综述。

  一 固原南郊隋唐墓地

  从 1982年至 1995年, 在距固原县城西南五公里的南郊乡羊坊村、小马庄村、王涝坝村先后发掘了一处隋唐墓葬群, 包括九座墓葬, 其中隋墓一座, 余则为唐墓, 七座墓葬出土有墓志铭。罗丰先生把考古发掘成果研究编撰成固原南郊隋唐墓地 一书, 南郊隋唐墓地因此而得名, 也有称固原南郊史氏墓地 者 [ 1] 。墓葬均坐北朝南, 每座墓葬之间距离数百米不等, 从东至西依次排列, 顺序为史索岩墓、史铁棒墓、 87M 1、史诃耽墓、史道洛墓、史射勿墓、史道德墓、82M2。
  据墓志分析可知, 他们并非出自同支。史射勿、史诃耽、史道洛、史铁棒同出一系, 为子孙关系。史索岩和史道德属一系, 为叔侄关系, 两支史氏同姓而不同系, 却葬于同一墓地, 有可能为认同关系下的聚族而葬。墓葬形制盛行长斜坡墓道, 多天井、单室墓的做法, 由封土、墓道、天井、过洞、甬道、墓室等组成, 九座墓均有天井, 天井数量二至七个不等, 天井的多少仅与地质条件有关而与官职的高低无直接关系。单墓室分为砖室和土洞两类, 只有史诃耽墓为砖室墓, 规模较大, 有石门、石棺床。余则为土洞墓, 其中史索岩墓有石门。学术界通过研究, 认为石棺床的使用是一种特殊荣誉, 石门亦为三品以上的官吏和望族才能使用。墓葬虽均遭盗掘, 但仍然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 尤其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遗物, 如罗马金币、萨珊银币、金覆面、蓝宝石印章等, 对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另外出土了大量的壁画, 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有极高的价值。隋史射勿墓墓道、天井绘有武士、侍从壁画十幅, 过洞有门楼、莲花壁画, 墓室内绘侍女, 是一座大型壁画墓, 为隋代考古中少见, 艺术价值颇高。唐墓中的史索岩墓、梁元珍墓均绘有壁画。史索岩墓中仅存的朱雀图, 其目的被认为是引导墓主人的灵魂, 是北朝传统的延续。梁元珍墓的牵马图, 风格别致, 增添了对唐墓壁画的新认识。墓葬中出土的墓志,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据载史氏墓葬的主人属中亚粟特侨民, 即昭武九姓之一的史姓, 为研究史系家族在中国的生活状况提供了极其可贵的史料。

  二 中亚 昭武九姓人

  隋唐时期, 中国史籍把活动于中亚地区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索格底亚那地区的粟特人统称为昭武九姓 。据 魏书 卷 102记载: 其王本姓温, 月氏人也, 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 因被匈奴所破, 西逾葱岭, 遂有国。枝庶各为王, 故康国左右诸国并以昭武为姓, 示不忘本。子孙分王为政, 建立九国, 即康国、何国、米国、史国、曹国、石国、安国、火寻、戊地等九国。流寓中国的粟特人, 均以国为姓, 素以善于经商著称于世, 利之所在, 不远千里, 他们通过丝绸之路来往于中亚与中国之间, 进行国际商贸活动, 不仅如此, 而且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传播者。固原南郊隋唐墓地发掘的史系家族墓葬即属于昭武九姓之一的史姓。

  三 固原南郊隋唐墓地的发现与收获

  1 隋代史射勿墓 (隋大业五年, 609 年 ), 墓葬位于南郊乡小马庄村, 1987年 7 月发掘。坐北朝南, 由封土、墓道、天井、过洞、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 全长 29米, 墓室平面略呈方形。虽然该墓经多次盗掘, 但仍出土白瓷钵、四系青瓷罐、金带扣、金夸、萨珊银币、金戒指、镶玻璃条形铜饰、铜镜、水晶珠饰等器物 20余件。壁画是该墓的重要收获之一, 因隋代的大型壁画墓葬发现的为数不多, 而该墓在墓道、过洞、天井及墓室等处, 均绘有壁画。现存有武士、侍从壁画 10 幅, 门楼、莲花、侍女各一幅。其中武士浓眉、深目、高鼻、有须, 头发上梳, 戴冠。身着红色交领长袍, 袍袖很宽, 下穿宽口裤, 足蹬乌皮靴。侧身而立, 双手执环首刀。出土 大隋正议大夫右领军骠骑将军故史府君之墓志一盒。从志石的右边中间开始, 按顺时针方向, 分别刻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十二生肖。

  2 唐代。唐代的史氏墓葬共发掘五座, 以埋葬的时间先后, 分别为史道洛、史索岩墓、史诃耽墓、史铁棒墓、史道德墓, 位于南郊乡小马庄、羊坊、王涝坝三个自然村。另有一座非史氏墓葬, 即梁元珍墓, 位于羊坊村。

  史道洛墓 (唐显庆三年, 658年 ), 1995 年由中日原州联合考古队发掘。由墓道、天井、过洞、甬道和墓室组成, 墓室平面呈长方形。该墓虽然早期被盗。但仍然出土了一批颇有价值的器物, 有白瓷瓶、白瓷钵、东罗马金币、鎏金马镦、铜镜、铜质装饰品、玻璃器、骨器等遗物百余件。还有彩绘描金镇墓武士俑和镇墓兽各两件, 装饰华丽, 堪称近年隋唐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其中, 镇墓武士俑一位张口, 另一位闭口, 泥质灰陶, 均站立在岩形底座上, 双脚分开, 浓眉, 圆眼凝视斜上方, 有须, 头戴护耳头盔, 护耳向上卷起, 彩绘描金。身穿明光铠, 下着战裙, 足蹬靴, 双臂前曲, 双拳紧握, 整体神态威武。镇墓兽一件为人面兽身, 另一件为狮面兽身, 均通体彩绘描金。出土 大唐故左亲卫史公之墓志铭 一盒, 青石质。

  史索岩墓 (唐麟德元年, 664年 ), 1985年 8月 11月发掘。坐北朝南, 由封土、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组成, 墓道呈斜坡状, 有五个过洞、天井。甬道由于盗洞打下, 券顶塌毁, 用土坯封门, 内有墓志一盒, 另一端有石门, 门半掩, 框、槛、楣等一应俱全。墓室平面呈正方形, 室内两侧有一用砖砌成的长方形棺床, 形似须弥座, 已被盗墓者所毁。墓中过洞、天井、墓室等处原有壁画, 现仅存第五过洞上方的一幅朱雀图, 为唐代朱雀壁画中的精品。由于墓葬早年被盗, 随葬品所剩无几, 出土了一枚东罗马金币仿制品, 还有白瓷豆、四系白瓷罐、绿釉辟雍瓷砚、小陶靴、铜镜、海贝、玉钗、石门、墓志等。其中石门为青石质, 由门楣、门额、门框、门槛、门扇和门砧六部分组成。门楣呈半月形, 正面刻有两朱雀侧身而立, 俯首挺胸, 作欲飞状。门额为长条形, 正面图案以桃形缠枝双结花纹为主, 中间加饰卷云或如意纹。门框为长条状, 上下两端均有凸榫。表面磨光, 正面及门内侧减地线刻有桃形缠枝双结中加饰卷云纹。门槛为长条形, 上面线刻团花, 卷草纹。门砧为长方形, 上有长方形榫眼, 线刻兽面, 狰狞凶猛。门扇两个, 左右对称, 线刻图案基本相同, 分为上、中、下三层, 上层为站立的朱雀, 中层为行进状的青龙, 下层为行进状的怪兽。墓志两盒, 为史索岩夫妇, 即为 大唐故朝请大夫平凉郡都尉史公之铭 和 大唐故平凉郡都尉史公夫人安氏墓志 。安氏墓志志文记载了其出自中亚 昭武九姓之一的安国, 并叙述了她与史家的婚姻。

  史诃耽墓 (唐总章二年, 669年 ), 1986 年 5月至 7 月发掘。坐北朝南, 由封土、墓道、过洞、天井、甬道组成。封土高大, 是南郊隋唐墓群中的最大者。墓室平面为正方形, 四角漫圆, 内壁用砖铺砌而成, 形成砖室, 顶为穹隆顶, 地面夯过, 这种地面无砖的处理方法在砖室墓中很罕见。墓室中央仅靠北壁放有长方形石棺床。随葬品严重被盗, 仅出土东罗马金币仿制品和小件铜器, 还有零星缺损的铁器。却有几件较珍贵的器物, 如蓝色圆形宝石印章、六曲玻璃杯、玻璃花、石门、石棺床、墓志等。蓝色圆形宝石印章一面刻有纹饰, 中间为一卧狮, 后立三杆, 杆头皆有花蕾, 纹饰上方有一周铭文。出土 大唐故史公墓志之铭墓志一盒。

  史铁棒墓 (唐咸亨元年, 670年 ), 1986 年 6 月至 8 月发掘。坐北朝南, 由封土、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等组成。墓室平面为正方形, 墓道偏于墓室东侧, 呈刀把形。室内西侧有一棺床, 墓葬因被盗, 出土随葬品较少, 有陶、铜、金等质地文物 20余件, 墓志为 大唐故史公墓志之铭。史道德墓 (唐仪凤三年, 678年 ), 1982年 10月至 11月发掘。南北向, 由封土、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墓葬整体平面呈刀把形, 墓室平面基本呈正方形。该墓虽遭严重被盗, 但仍然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 其中以金器为多, 陶制品次之, 共 20余件。有动物纹圆形金饰、兽面金饰、素面小铜镜和金带扣、方形金夸, 墓主人口含金币一枚, 头骨旁有金覆面一具。金覆面由 11件金质构件组成, 分别为护额饰、护眉饰、护鼻饰、护唇饰、护颌饰、护鬓饰。出土大唐故人史府君之铭墓志一盒。志文题目为 唐给事郎兰池正监史府君墓志并序。

  梁元珍墓 (唐圣历二年, 699年 ), 1986年 8月至 12月发掘。坐北朝南, 由封土、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 墓室甬道为砖砌, 平面呈正方形, 穹隆顶, 室内用条形砖铺地, 西北部有一砖砌棺床, 上铺条砖。棺床两侧有近 4cm 厚的石膏层, 四边切割平齐, 上铺一层开元通宝 钱, 约有百余枚, 遗体置其上。由于墓葬早年被盗, 出土文物较少, 有小陶碗、陶砚、铁剪刀、铜合页等。墓葬天井、过洞、甬道两侧均绘有壁画, 内容为牵马图和执扇图, 墓室四壁绘有树下老人图和人物屏风画, 顶部为绘有银河、太阳、月亮、北斗七星的星象图。另有墓志大周处士梁君墓志铭一盒。

  四 发达的中西文化交流

  固原南郊隋唐墓地, 出土了一批中西文化交流的遗物, 进一步说明了在隋唐丝绸之路的繁盛时期固原的丝路重镇地位。史射勿墓中出土的一枚金戒指, 正中原镶有宝石, 这种镶宝石戒指据认为是中亚、西亚传入的。史诃耽墓中出土的蓝色宝石印章, 一面抛光, 一面中央雕刻卧狮与生命树, 四边有一周铭文, 在蓝色宝石上雕刻图案的做法, 流行于传入中国的西方文物, 其上的铭文属古波斯的帕勒维文 [2] , 是萨珊王朝的一种祈祷文。也有学者认为铭文是中古波斯文 [3] 。墓中石门门额刻有连珠纹, 内填怪兽, 连珠纹是起源于萨珊, 在中亚地区流行后东渐传入我国的, 在我国流行的时间有限, 初唐以后即衰落。史道德墓中出土的金覆面、兽面金饰、动物纹圆形金饰等器物均表现出了西亚、中亚风格。覆面的葬俗与波斯和中亚的覆面习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中额饰上半月形间托一圆形, 圆形可能表示太阳, 与西亚、中亚崇拜日月的习俗有关。不仅如此, 而且出土了数枚波斯银币和东罗马金币, 证实固原在隋唐间中西文化交流和国际商业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史射勿墓中出土波斯卑路斯银币一枚, 直径 2. 7cm, 重 3. 3g。币正面有连珠纹边框, 中为萨珊王侧面肖像, 冠前部有一新月, 冠顶上部为新月托一圆球, 币边有两个穿孔, 背面连珠纹边框中是拜火教祭坛, 上立圆柱, 柱上火焰呈三角形, 火焰两侧为五星和新月, 五星居右, 新月居左, 这在萨珊卑路斯银币中少见。祭坛上有两名祭司拱手相对而立, 币右侧有帕勒维铭文。史道德墓中出土东罗马金币一枚 [ 4], 直径 2cm, 重 4g。正面为东罗马皇帝的侧面肖像, 头戴盔, 盔由小连珠纹组成, 耳际有垂索, 身穿铠甲, 甲的边缘也由小连珠纹组成, 肩扛一兵器。铭文模糊不清, 正面顶部有一小穿孔, 背面为一胜利女神像, 边有一周拉丁铭文。史索岩墓中出土金币一枚 [5] , 直径 1. 9cm, 重 0. 8g。剪过边, 仅余中间部分。单面花纹, 上下均有一个穿孔, 正面为一东罗马皇帝半身肖像, 头戴盔, 身穿铠甲。有铭文。史诃耽墓中出土金币一枚 [ 6], 直径 2. 3cm, 重 2g。边有弦纹, 单面花纹, 正中为一东罗马皇帝肖像, 头戴盔, 身穿铠甲, 有一周铭文。史索岩与史道德墓中出土的金币, 从图案的比例和模糊的铭文可以判定其为仿制品。史铁棒墓中出土金币一枚, 直径 2. 5cm, 重 7g, 单面花纹, 正面上端有一穿孔。中为一国王侧面肖像, 头戴王冠, 身着铠甲, 颈佩项圈, 四周为铭文。史道洛墓中出土金币一枚 [ 7], 直径 2. 1 cm, 重 4. 4g, 正面为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二世 ( 565 年至 578年在位 ) 的正面肖像。上部为拉丁铭文, 背面为一女神像, 两边各打有一孔。正面铭文为: [ DN ] ( Dom inus、Noster、我等之主 )、[ J /VSTI] /NVS ( Justin、查士丁尼 ) 、PPAVG ( Perpetuus、Augustus、永远的尊者、皇帝 )。背面: [ VICTOR I/A ] ( victoria、胜利 )、AVGGG ( Auggg、皇帝们 ) 、H (第八发行所符号 ) 、[ CON] ( Constantinop le、君士坦丁堡 )、OB( obrysum、印记 )。东罗马金币仿制品流入中国境内, 一方面说明东罗马帝国与中国有着频繁的往来, 另一方面说明东罗马为了摆脱萨珊人的封锁, 与中国发生贸易关系, 只能在中亚某一地区或昭武九姓 即粟特人居住之地仿制其货币, 然后通过丝绸之路 运往各地。因为波斯银币和东罗马金币是北朝隋唐间具有国际货币的通用职能, 使用贵金属铸造的价值相当的仿制品, 依然同样流通。我国发现的萨珊银币和东罗马金币及仿制品, 一部分作为流通货币进入, 另一部分作为赠送的纪念品进入, 因此在丝路孔道重镇固原的隋唐墓地中发现就不难理解了。

  固原南郊隋唐墓中发现口含金币的葬俗与中亚地区有着密切联系, 出土的东罗马金币, 出土时均放置在墓主人头部, 史道德墓中出土的金币含在口中, 也有可能其余金币原含在墓主人的口中。这种口含金币的埋葬习俗与古希腊神话有着联系, 古希腊神话传说, 人去世后要到遥远的地狱世界, 灵魂要由赫尔墨斯领至冥界的门口, 再由卡戎用渡船运过斯蒂克斯河, 人们要付给卡戎摆渡钱, 而希腊人把这种钱置于死者的口中, 后来罗马人沿袭了这一习俗。 20世纪后半期在中亚地区发掘的从 1世纪至 8 世纪的许多墓葬中, 都见到有死者口含或手握金、银币的现象, 而在古希腊墓中发现含币的习俗比中亚地区要早得多, 约从公元前 5至公元前 4 世纪开始。中国境内古代乃至近现代仍然流传有死者口中含玉或含珠的葬俗, 但没有死者口含钱币的习俗。固原史系家族墓中发现的这种葬俗, 无疑是他们保留了祖上在中亚的埋葬习俗。不难看出, 从北朝至隋唐间,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发达, 丝绸之路 上商贾络绎不绝, 各种西亚、中亚的习俗、遗物源源不断流传到中国, 固原作为丝路关隘要塞重镇, 发现诸多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的遗物就可想而知了, 尤其史系家族本身作为中亚粟特人的后裔, 又是丝绸之路上的权臣, 充当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中间媒介情理所在。从另一方面也证实了隋唐间发达的中西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 原州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 佛教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 须弥山石窟的继续开凿便是显著例证。随着封建统治政权的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 文化发展, 加之统治者大力倡导佛教, 须弥山石窟经过北魏与北周的创凿, 到唐代已经发展成为一座规模很大的石窟寺院, 有景云寺, 达到了最繁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凿窟数量多, 雕凿艺术精湛, 开凿的石窟主要分布在大佛楼、相国寺和桃花洞三区。石窟形制发生了变化, 方形塔柱窟已经很少, 由方形的佛殿式窟取代了北周的塔柱式窟, 沿壁凿设佛坛, 造像题材更为丰富, 除一佛二菩萨外, 增加了天王、力士、魔鬼等造型。第 62窟为唐代开凿, 是最完整的一窟, 窟室方形, 穹隆顶, 三壁开龛, 正壁三龛, 中龛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 主尊弥勒佛, 旁边两龛各一菩萨, 南北两壁对称, 南龛主尊为地藏菩萨, 北壁主尊为弥勒菩萨, 两壁外侧皆为手执长矛、身着铠甲、脚踏魔鬼的天王, 造像精美。值得一提的是, 开凿于盛唐武则天时期的大佛楼, 一尊弥勒佛高达 20. 6米, 占据了整座山峰的上半部。仪态威严, 神情端庄, 面容慈祥, 双耳垂肩, 浓眉大眼, 略含微笑, 具有女性般的温柔特点, 高大精美, 身着袈裟, 纹饰流畅, 技巧娴熟, 充分体现了唐代的艺术风格, 为须弥山石窟的代表作。这个巨大造像的开凿, 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现实, 一方面是当时社会崇尚佛教, 显示出了佛教文化的鼎盛; 另一方面也是当时原州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象征, 说明了唐朝前期原州政治安定, 经济繁荣, 文化发展。

  唐朝佛教文化在原州广泛传播的另一例证就是佛雕造像的出土。 1985 年 10 月在西吉县王家湾村发现一处窖藏 [ 8] , 出土完整鎏金洞造像 60尊, 其中佛造像 18尊, 菩萨造像 41尊, 力士造像 1尊。造像大小不等, 最高的 17cm, 最小的仅有 2. 8g。佛造像全部有背光, 束腰须弥座, 座下带足床, 造型有七佛、弥勒佛、释迦佛。菩萨造像全部跣足立于束腰莲座上, 有背光, 一手持拂尘, 一手提净瓶, 多为观音造像。力士造像高发髻, 丰面, 手执兵器, 腰下部系战裙, 姿态雄健。 1985年 10月, 在固原县南郊乡和泉村出土了一批鎏金铜造像 [ 9] , 完整的有 8件, 多为观音菩萨造像。另有佛造像和佛弟子造像。菩萨造型单一, 多为一手持拂尘, 一手提净瓶。这两批造像依据其特征, 均铸造于盛唐时期, 为唐代本区域的佛教盛行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五 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

  1982年, 固原文物工作站对唐史道德墓的发掘拉开了固原隋唐文物考古发现的序幕, 也是中国境内昭武九姓之一的史国后裔生活状况的初步发现。 1985年, 宁夏固原唐史道德墓清理简报 [ 10] 问世, 对史道德墓的发现与收获作了报道。同时, 依据墓志记载对族属作了初步推测, 认为是中亚昭武九姓之一的史系后裔, 这标志着固原隋唐时期文物考古研究工作的开始。之后, 对史道德族属的探讨便成为学术界与考古界在该墓的重要焦点。赵超先生率先刊发对史道德墓志及其族属的一点看法 [ 11], 对简报中牵涉的史道德族属 昭武九姓提出了几点不同看法, 作者从志文记载考证、列举史籍中有关史国的材料和宗教信仰及相关出土文物所反映的葬俗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认为史道德族属乃为汉人, 是晋室南迁后流寓凉州的史淑后裔。接着, 罗丰先生发表了商榷文章 也谈史道德族属及相关问题 答赵超同志 [ 12] , 对赵先生文中提出的史道德不是昭武九姓胡人的后裔这一观点进行答复, 从墓志记载、宗教和葬俗等方面进行了论证, 认为史道德是昭武九姓 史姓胡人的后裔。后来, 又有第三种观点提出, 马驰先生史道德的族属、籍贯及后人 [ 13] 刊出, 认为史道德既非 昭武九姓胡中史姓人后裔, 也不是汉人建康史氏之后, 据各种史籍记载, 其实为奚族内徙者之后裔, 其远祖 因宦来徙平高的时间, 可追溯到北魏王朝统治的年代。其后李鸿宾先生史道德族属及中国境内的昭武九姓 [ 14] 一文, 从史道德先人的居地与迁徙路线、史道德的祖辈和其官职的考证、昭武九姓 族聚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墓中出土的相关器物和所表现的葬俗等四个方面说明了史道德既非汉族史淑之后, 也非奚人, 而是中亚昭武九姓 胡人史系后裔。后李先生又发表 史道德族属问题再考察 [ 15] , 再次详细论证了史道德族属 昭武九姓 胡后裔。随着墓葬的不断发掘, 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学术界已经认同, 固原南郊隋唐墓地中史氏墓葬的主人族属中亚粟特人, 亦即昭武九姓 胡。

  从史道德墓被发掘之后, 宁夏固原博物馆考古队继续在南郊发掘。 1987年, 由宁夏考古研究所固原工作站接手发掘工作, 后期发掘和全部整理工作由罗丰同志主持, 研究工作也紧紧围绕罗先生的 宁夏固原南郊隋唐墓葬研究课题开展。 20世纪 90年代初, 罗丰先生宁夏固原出土的外国金银币考述 一文在台湾的 故宫学术季刊 第十二卷第四期刊出, 后收入其著固原南郊隋唐墓地 中, 文章共分萨珊卑路斯银币、东罗马金币的仿制品、东罗马金币仿制品的传入、萨珊阿尔达希尔三世金币的仿制品、死者口含或手握金银币的若干意义、北朝至隋唐间途径原州的丝绸之路、金银币成分的测定等七个方面, 对固原北魏漆棺画墓和隋墓出土的共两枚萨珊卑路斯银币、唐墓出土的一枚萨珊阿尔达希尔三世金币仿制品及三枚东罗马金币仿制品进行了全面探讨。 1995年, 罗丰先生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 固原南郊隋唐中亚史氏墓志考释 分上下两部分在台湾大陆杂志 第九十卷第五期、第六期上刊出, 后收入其著固原南郊隋唐墓地 中, 对史射勿、史索岩、安娘、史诃耽、史铁棒、史道德等六盒墓志的志文内容进行了详细考证和诠释, 并辑录出了墓志中所见的异体字。 1996 年 8月, 罗丰先生编著的 固原南郊隋唐墓地 一书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首次把固原南郊史氏墓葬的考古收获与科学研究成果向考古界和学术界全面公布, 这是罗丰先生十几年如一日, 辛勤耕耘结出的硕果。全书共由十五个专题组成, 第一部分为序言, 介绍了墓地的发掘经过、概况及固原隋唐时期的历史建置。第二至第六部分分别详细报告了五座史氏墓葬的考古收获。第七部分报告了墓地中非史系的唐梁元珍墓葬的发掘与收获。第八部分为墓地有关问题的讨论, 从墓葬之间的相互关系、墓葬形制特征、隋唐墓葬的天井问题三方面进行了探讨。第九、十、十一部分分别收录其 固原出土的外国金银币、墓志中所见异体字辑录 、史氏墓志考释三个专题。第十二部分为唐代墓葬出土的初唐 开元通宝钱, 对墓群中五座墓葬出土的开元通宝 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第十三部分为史诃耽墓出土的小玻璃器, 对墓中出土的形制小、装饰性的玻璃饰品进行了相关研究。第十四部分为史诃耽墓出土的宝石印章, 对宝石的内部组成成分结构、面上的雕刻内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第十五部分收录了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研究室韩汝玢先生撰写的 固原隋唐墓葬出土金属器物的鉴定一文, 主要对隋墓中出土的萨珊银币、圆形金环饰, 唐墓中出土的二枚金币、鎏金铜豆盘、铜镜、九枚开元通宝共十五件金属器物进行了成分分析。

  唐史道洛墓是 1995年由中日原州联合考古队发掘的, 属史氏墓葬中的一座。原州联合考古队编写的大型报告唐史道洛墓 于 2000年在日本勉城出版, 用中、日两种文字向国际考古界和学术界详细介绍了该墓的发掘与收获, 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仔细讨论。报告共分六章, 即位置与环境、墓葬的形制、出土遗物、墓志、人骨和动物骨骼。这次出土的彩绘大型描金镇墓武士俑和镇墓兽在宁夏地区属首次发现, 在同期出土的陶俑中堪称精品, 是这次发掘的最大收获。另外出土有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二世 ( Justin , 565 年至 578 年在位 ) 金币一枚。对相关的墓志、人骨、玻璃器等问题作了研究和探讨。就墓志而言, 据志文记载, 墓主人为已发现的史射勿之子、史诃耽之弟, 他们同出一系。并认为, 墓门开闭的方向是向内的, 墓志放置的程序应该是先放志石, 且墓志志文方向与志盖正相反, 便于生者读看, 仪式过程中先朗读志文, 后再加盖, 墓志盖的文字头向墓道一侧。关于对墓主人骨骼的鉴定, 测量数据表明骨骼特征与蒙古人种存在较大差异, 接近于高加索人种, 这与墓志记载史氏世系地域相吻合。墓中出土的玻璃器经化学分析后确认, 与史诃耽墓、史铁棒墓所出材质相同, 均为当时的中国制品, 含 70% 以上的铅, 属于特殊的高铅玻璃。

  在有规模的科学研究以外, 还有一些牵涉固原南郊隋唐墓地的零星研究成果。杨继贤、冯国富宁夏固原出土发现的波斯银币和拜占廷金币纪略 [ 16] , 对固原北魏漆棺画墓和隋墓出土的波斯银币及唐墓出土的东罗马拜占金币作了介绍并说明了出土的意义。苏银梅隋唐时居住在固原的 昭武九姓 后裔 [17]一文, 通过对隋唐史氏墓葬出土的墓志记载分析指出, 该墓地中史姓属同一家族, 并通过出土的相关文物判断, 他们仍然保留着自己的某些习俗。林梅村 固原粟特墓所出中古波斯文印章及其相关问题 [ 18] , 对固原史诃耽墓出土的蓝色圆形宝石印章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后认为, 宝石印章上所刻的铭文是中古波斯文, 并非报告中推测的属于波斯帕勒维铭文, 属中古时期伊朗南部方言, 这是目前所知东传最远的中古波斯文, 铭文应转写为 z, tyh, b , tyhs , tyh, 读作 z d h b d hs d h, 意为自由、繁荣、幸福 。并依据印章上的图案分析后指出, 这枚印章是火祆教文物, 为火祆教在华传播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考古学证据。不过日本的伊朗学博士山内和也先生认为, 印章铭文属帕勒维文, 拉丁文转写为: axw rad axw a [ n] r [ a] d axwa [ n] rad, 可译为世界宽容! 世界宽容! 世界宽容! 是萨珊王朝的一种祈祷文 [ 19] 。罗丰北朝、隋唐时期的原州墓葬 [ 20] , 对固原隋唐时期的墓葬及相关问题作了概括。其另文 萨宝: 一个唐朝唯一外来官职的再考察 [ 21] , 对粟特人带入中国的萨宝一职作了细致的研究。冯国富 宁夏固原出土的北周隋唐壁画 [ 22] , 对隋代史射勿墓、唐史索岩墓和梁元珍墓中出土的壁画作了介绍, 并对艺术风格进行了探讨。宁夏固原唐梁元珍墓 [ 23] 对固原南郊隋唐墓地中非史系的梁元珍墓作了简报, 包含墓葬形制、墓葬壁画、出土遗物、几点认识四个方面, 并对墓主人和壁画的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 1]原州联合考古队. 唐史道洛墓 [M ]. 日本勉诚出版社,2000. 326.

  [ 2]罗丰. 史诃耽墓出土的宝石印章 [ A ]. 固原南郊隋唐墓地[ M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6. 240.

  [ 3]林梅村. 固原粟特墓所出中古波斯文印章及其相关问题[ J] . 考古与文物, 1997, ( 1) : 50- 54.

  [ 4] 罗丰. 固原南郊隋唐墓地 [ M ]. 北京: 文物出版社,1996. 92.

  [ 5] 罗丰. 固原南郊隋唐墓地 [ M ]. 北京: 文物出版社,1996. 37.

  [ 6]罗丰. 固原南郊隋唐墓地 [ M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6.p92, p37, p59.

  [ 7]原州联合考古队. 唐史道洛墓 [ M ] . 东京: 勉诚出版社,2000. 202.

  [ 8]李怀仁. 宁夏西吉发现一批唐代鎏金铜造像 [ J]. 文物,1988, ( 9): 74- 77.

  [ 9]杨明, 耿志强. 固原县南郊乡和泉村出土一批唐代鎏金铜造像 [ A ]. 宁夏考古文集 [ C] . 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6. 163- 165.

  [ 10]宁夏固原博物馆. 宁夏固原唐史道德墓清理简报 [ J].文物, 1985, ( 11): 21- 30.

  [ 11] 赵超. 对史道德墓志及其族属的一点看法 [ J]. 文物,1986, ( 12) : 87- 89.

  [ 12] 罗丰. 也谈史道德族属及相关问题 答赵超同志[ J] . 文物, 1988, ( 8) : 92- 94.

  [ 13] 马驰. 史道德的族属、籍贯及后人 [ J]. 文物, 1991, ( 5):38- 41.

  [ 14]李鸿宾. 史道德族属及中国境内的昭武九姓 [ J].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92, ( 3): 54- 58.

  [ 15] 李鸿宾. 史道德族属问题再考察 [ A ]. 庆祝王锺翰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 [ C ].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3.

  [ 16]杨继贤, 冯国富. 宁夏固原出土发现的波斯银币和拜占廷金币纪略 [ J]. 甘肃金融, 1989, (钱币专辑 ): 17- 20.

  [17]苏银梅. 隋唐时居住在固原的 昭武九姓 后裔 [ J]. 固原师专学报, 1995, ( 1): 77- 78.

  [ 18]林梅村. 固原粟特墓所出中古波斯文印章及其相关问题[ J] . 考古与文物, 1997, ( 1) : 50- 54.

  [ 19] 罗丰. 北朝、隋唐时期的原州墓葬 [ A].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 中日联合考古队. 原州古墓集成 [ C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9. 24.

  [ 20] 罗丰. 北朝、隋唐时期的原州墓葬 [ A].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 中日联合考古队. 原州古墓集成 [ C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9. 24.

  [ 21] 罗丰. 萨宝: 一个唐朝唯一外来官职的再考察 [ A]. 唐研究 (第四卷 ) [ C].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215- 249.

  [ 22]冯国富. 宁夏固原出土的北周隋唐壁画 [ J]. 固原师专学报, 1995, ( 3): 46- 50.

  [ 23]宁夏固原博物馆. 宁夏固原唐梁元珍墓 [ J]. 文物, 1993,

  本文出自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 28卷 2006年第2期,21——25页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技术支持:云汉传媒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利民街121号 邮编:750001 联系电话:0951-5014363 电子邮箱:nxkgs@sina.cn

ADD:Ningxi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eology
No.121,Limin Street,Xingqing District,Yinchuan City,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750001,China

TEL:0951 5014363    FAX:0951 5035563    E-mail:nxkgs@sina.cn

备案号:宁ICP备16001783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