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学术研究

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试论中韩金属活字印刷术起源之争
发布时间:2018-10-11 10:03:04   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     作者:牛达生   点击:

试论中韩金属活字印刷术起源之争

牛达生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韩国在两个方面对我国印刷术发明权提出了挑战:一是大肆炒作出土于庆州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得出印刷术起源于韩国的结论;一是以高丽铸字印本《佛祖直指心体要节》为依据,得出金属活字发明于韩国的结论。前者,包括笔者在内的我国学界,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一致认为该经是唐代印本,印刷术只能起源于中国,而非韩国。本文就金属活字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追述,并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卓越贡献,也是国人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韩国学者却在这一问题上向我们提出了挑战。这个挑战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韩国学者认为清州铸字印本《佛祖直指心体要节》(简称《直指》)一书,是现存世界最早的金属活字印本,从而得出金属活字发明于韩国的结论。二是认为在庆州出土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是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本,为古新罗所印,进而得出印刷术起源于韩国的结论。与此同时,韩国无论是庆州还是清州,都将他们所谓的重大成果,作为他们的重要卖点和旅游资源,并将其内容编入小学课本,广为宣传,已在国际上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应该说韩国学界对这两件文书做了很多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其中涉及印刷术起源的问题,是不能为我国学者所接受的。笔者曾就《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问题撰文讨论,不仅认为它是唐代印本,还第一次提出它是唐代开元时期印本。①对于金属活字起源的问题,我国学者也做了不少研究工作。本文就金属活字起源问题略呈管见,望方家不吝指正。

  一 《直指》的发现和研究

  《直指》(图一),是《佛祖直指心体要节》一书的简称。此书刊印于王氏高丽时期(918—1392)的清州牧兴德寺,是汉文印本。清州是韩国著名古城,百济时期称为上党县;7世纪中叶新罗时期,改为西原府;王氏高丽时期,改称清州牧。1985年,清州大学博物馆在清州牧兴德寺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陶制鸱尾(图二),“大中三年”铭文残瓦(图三),“西原府兴德寺”铭文铜禁(图四),和“皇统十年兴德寺”铭文铜钵(图五)等重要文物。鸱尾形状,与陕西唐太宗昭陵出土的完全一样②“大中三年”为唐宣宗年号,即公元849年。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也有“大中三年”题刻。③这一年,是吐蕃瓦解、陇右地区回归唐朝的一年,是唐代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皇统十年”为金熙宗年号,即公元1141年。这些文物说明,清州牧作为朝鲜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城市,深受中国中原文化的影响。

  《直指》是一部什么书?该书最后3行题款提供了重要信息。题款云:“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宣光七年丁巳七月清州牧外兴德寺铸字印施”。据载,“白云和尚”法号景贤(1298—1374),是兴德寺住持。在韩国古籍中,“铸字”一般是指铜活字。④这就是说,本书是根据“白云和尚抄录”本,于“宣光七年”“铸字”印行的,是兴德寺住持景贤的弟子为纪念景贤逝世三周年募资刊印的。令人感兴趣的是,这则题款还为研究中韩关系提出了值得探讨的问题:1.“宣光”为蒙古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的年号,这个年号是在汉文文献中也很少见到,为什么会出现在高丽的印本上?2.“宣光七年”,为我国明洪武十年,高丽国辛禑王三年,时在1377年。为什么高丽王不用明代年号,而用元代灭亡后,蒙古余部退到漠北的北元年号?⑤这些问题另文讨论,但它表明王氏高丽和蒙古的特殊关系。

  《直指》这本韩国古籍,可能早已失传。⑥但在上世纪80年代,却在法国露面。据说,1887年,该书为法国驻李氏朝鲜(1392—1910)汉城公使德普兰西(Collin de Plancy,又译作葛林德)所得,现藏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1972年,法国举行“世界图书之年”纪念活动,将《直指》展出,才为包括韩国学者在内的世人所知。韩国学者对此书的发现极为重视,经研究,他们认为《直指》为世界现存最早的金属活字印本,清州兴德寺是世界金属活字印刷的发祥地。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凭借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丰厚的财力,不仅于1987年在遗址上重建了兴德寺(图六),1992年兴建了规模宏大的“清州古印刷博物馆”,1996年将《直指》影印出版,更于2001年,在清州召开的“第五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纪录遗产国际咨询会议”上,通过积极活动,将《直指》定为“世界最早的金属活字本",列入“世界纪录遗产”,并颁发了证书(图七⑦)。

  古籍版本的认定,本属学术研究之常事,但让联合国有关部门认定,却是闻所未闻,让人大开眼界。韩国人利用一本久已流失海外的佛经,将工作做到联合国,为韩国争得了荣誉。我们不能不佩服韩国人的精明和工作的认真。

  《直指》有确切的刊印年代,确是现存较早的一个铜活字印本,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所谓其铜活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首先使用”的等,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却是有争议的。韩国学者所提出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是什么时代的、用什么方法印刷的问题,而是涉及金属活字起源和发明的重大问题。

  二 中韩学者关于金属活字起源的论争

  金属活字的起源,是印刷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金属活字包括锡字、铜字、铅字、铁字等,而以铜字最为重要。关于铜活字的起源问题,我国学者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研究。而与《直指》挂钩研究铜活字的起源问题,则是20世纪末的事。《直指》的发现,给金属活字的研究赋予了新的内涵:不单单是金属活字起源于何时的问题,而更为重要的是起源于中国还是朝鲜的问题。

  新一轮的研究开始于90年代,涉及韩国的三件文物图书,而学者们对这三件文物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我们注意到,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中国和韩国学者的意见是一致的,并不因为是韩国人的论点而持否定态度。

  第一件是铜铸“复”字(图八)。据说此字是从开京(今开城市)王氏高丽墓中掘得,现藏于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经化验,其化学成分与高丽肃宗七年(1102)所铸“海东通宝”铜钱相同,于是被标为铸于1102—1232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潘吉星先生认为“此物没有时代特征,亦无伴出物,只据化学成分不能做出准确断代,因化学成分相近的一些铜器,不一定是同一时代产物,彼此可能相差几百年”。⑨我作为一个考古工作者,完全同意潘先生的看法。我曾做过宁夏出土钱币的测定,西夏钱币的金属成分略高于宋钱而与唐钱十分接近。⑩这并不能说明,因铜钱的金属成分接近或者相同,西夏钱币就是唐代钱币。相同的道理,王氏高丽墓中掘出的铜铸“复”字,因其金属成分与“海东通宝”相同,就定其为“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论点,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第二件是《新印详定礼文》。该书长达50卷,高丽仁宗时(1125—1145),命平章政事崔允仪集古今礼制编撰而成,毅宗时(1147—1170)流行于世。高宗十九年(1232),因蒙古入侵,高丽由开京(今开城市)向江华岛(今汉城以西)迁都时,王廷未能将此书带出。据高宗翰林学士李奎报代宰相晋阳公崔怡(约1175—1249)为该书所写题跋称,崔怡以其家藏写本为底本,“遂用铸字印成二十八本,分附诸司藏之”。跋文题为《代晋阳公行〈新印祥定礼文〉跋》,收入李奎报(1168—1241)《东国李相国后集》卷十一。⑪据此,有的韩国学者认为:“在决死抵抗蒙古军队侵略的关键时刻,还能用铸字如此轻而易举地印出巨篇书籍”,从而证明“迁都以前已经在开京掌握了熟练的铸字印刷技术和经验” ⑫也就是说朝鲜在1232年前就己掌握了熟练的铸字印刷技术。

  对此,我国学者不能完全认同。潘吉星先生认为:《高丽史·崔怡传》卷125载,崔怡在1242年才晋爵为晋阳公的,也就是说,这篇跋文只能写于1242年;而李奎报卒于1241年,死后的李奎报怎能代晋阳公写跋?再者,1232—1241年间,蒙古几十万军队入侵,朝鲜境内兵荒马乱,王廷避难于海岛,在这种背景下,是否有可能“大量熔铜铸字”,刊印《详定礼文》,也值得让人怀疑。⑬

  第三件是《南明泉和尚颂证道歌》。据传,崔怡印过《详定礼文》,还印过《证道歌》。该书是唐代禅师玄觉(约643—713)以韵文形式撰写的阐述禅宗要旨的入门书,书后有浙江新昌南明山法泉和尚写的颂,由北宋人祝况于熙宁九年(1076)刊行。据该书跋称,此书传入高丽后,为广其传,崔怡“募工重雕铸字本”,在其跋中写道:“时己亥年九月上旬,中书令、晋阳公崔怡谨志”。“己亥年”为高丽高宗二十六年,南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韩国学者将“募工重新雕刻铸字本”,理解为崔怡在迁都后的1239年,依据原“首都开京的铸字本”,募工以木板重刊。并据此得出在1239年迁入该岛以前的高丽,已有“金属活印刷技术” ⑭

  潘吉星先生对此也提出质疑:他认为“《证道歌》原铸字本及崔怡重刊的木刻本都没有流传下来”,现在所见《证道歌》是后世木刻本,《高丽史·崔怡传》载,“己亥年(1239)”崔怡爵位是晋阳侯,⑮到1242年才晋爵为晋阳公,问题是崔怡怎么会在1239年就自称晋阳公呢?还有,仅有72字的跋文,竟“出现多个不该出现的错字和异体字,这种文法不通的汉文,又怎会出于高丽宰相之手”?同时指出:崔怡“肯用铸字印《详定礼文》,又为何不用铸字印《证道歌》,反而募工用木板摹刻铸字本?这是很难理解的” ⑯

  以上二书,我国学者在论及高丽金属活字时,也多有论及。有的学者对此二书持肯定态度。如张秀民称:13世纪时,铸字本《详定礼文》和《南明证道歌》两书的出现,说明朝鲜比“我国锡活字印书似乎还早” ⑰。但是看来,潘先生的研究更为深入,分析更为透彻。潘先生所提问题,至今韩国学者未能给出圆满解释。以此认定韩国在13世纪前期已经有了铸字印刷技术,似乎还是要打个大问号的。笔者认为,《高丽史》⑱产生于高丽灭亡后半个世纪,应为高丽信史,潘文所提问题值得考虑。

  综上所说,韩国铜铸“复”字,难以以其为据,定其为最早铜活字。以《详定礼文》和《南明证道歌》两书,证明韩国在13世纪前期已有了成熟的铸字印刷技术,也难以成立。那么,韩国何时开始铸字印刷呢?据载,王氏高丽末期,恭让王(1389—1392)时的进士、忠义君郑道传(1335—1395),于1391年进言:“欲置书籍铺铸字,凡经史子书、诸中诗文、兵律,无不印出,俾有志于学者,皆得读书,以免失时之叹。” ⑲并获准奏。这是半岛有关铸字印书最早的最可靠的记载。刊于1377年《直指》的印本的面世,为这一说法提供了证据。这就是说,朝鲜半岛在14世纪后半叶王氏高丽末期就有了铸字印刷活动。但大规模的铸字印刷,是从15世纪初李氏朝鲜太宗李芳远(1400—1417)开始的。太宗三年(1403)置“铸字所”于京城,以宋本《诗经》《左传》刊本字体为铸字体,铸10万铜活字,称“癸未字”(图九),用于印刷典籍。当时所印之书,有《十一家注孙子》《十七史纂古今通要》(图一O⑳)、《宋朝表笺之类》及《新刊类编历举三场文选对策》等。㉑我国现存最早的铜活字印本,是明代华燧无锡会通馆于1490年所印《宋诸臣奏议》。就以现存金属活印本来说,朝鲜半岛还是比我国为早。

  三 金属活字起源于中国

  朝鲜印书的特点,是活字压倒雕版。与我国以雕版为主,活字为辅的情况正好相反。而在朝鲜的活字中,成绩最为突出的是“大量铸造金属活字,多为铜活字”。朝鲜学者徐有榘称:官私之藏大半活板之本,而“绣梓锓枣,特其十伯之一耳”。又在《镂板考》云:“活版之式,始见沈括《笔谈》,而东本书籍最多用其法,为其功力省而程功速也。”张秀民先生对朝鲜铜活字的贡献也给予充分肯定:“朝鲜劳动人民运用毕昇活字版的原理,推陈出新,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活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㉒

  尽管如此,金属活字的起源在中国,而不在朝鲜。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第一,我国12世纪中叶就已将铜活字用于印钞。

  我们知道,宋金纸币多以铜铸印版印制。版面上铸有币名、面值、流通区域、印发机构、印造时间以及严禁伪造和告发者受赏等文字,还有边饰花纹图案。值得注意的是,为防止伪造和加强监管,每张票面还有以千字文编的字号、料号以及印造、发行机构官员花押等文字。这些文字,都是事先铸成铜字,在印版的相应位置上留出凹槽;印刷时,再将相应的铜活字嵌入其中,使其构成完整的版面。因此,宋金纸币是铜版和铜活字两项技术结合的产物。

  据载,金代(1115—1234)建国之后最初的30年间,主要使用宋辽旧钱。到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开始发行纸币,直到1234年为蒙古所灭,历时80年,主要流通纸币。特别是抗蒙军费,主要依赖大量发行纸币来维持。金卫绍王大安三年(1211)金蒙会河(今河北怀安东洋河与柳川河汇合处)一战,金政府就用84车交钞作为军前奖赏。这样无节制的发行纸币,其后果只能是钞币日益贬值,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但从这一事例中,即可看出金代钞版印币数量之大。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出土了不少金代纸币钞版。金章宗泰和(1201—1209)钞版残件,是现存最早的钞版;㉓上海博物馆藏有金宣宗二年、三年(1214、1215)“贞宝券”伍贯铜钞版,字料、字号上各有一个长方形凹槽,是准备嵌放活字用的(图一一㉔)。除户部勾当官的花押铸在铜板上外,其他官员的多处花押,年、月、日等处,均留出空当,以备铜字嵌入。这就是说,每券字料、字号、官员花押以及年、月、日等处,需填十多个铜活字。金代发行纸币无数,需要多少铜活字呢!

  综上所述,在12世纪中叶,金代就已经在钞版上使用铜活字;到1234年金代灭亡,其间印造交钞无数,所用铜活字也难以计数。与韩国相比,就按韩国学者拿所谓《详定礼文》《南明证道歌》,证明其于13世纪前期已有了成熟的铸字印刷技术,其用铜活字也比中国晚了半个世纪。

  第二,13世纪末已用锡活字印书。

  在印刷史活字的研究中,除北宋《梦溪笔谈》所载毕昇泥活字外,就是(元)王祯的《造活字印书法》(附于《农书》)的木活字了。但这个《造活字印书法》也记载了最早使用锡活字印书的情况。

  “近世又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但上项字样,难于使墨,率多印坏,所以不能久行”。张秀民先生对“铸锡作字”作了很好的解释,认为“锡活字是铸造的,而不是在锡上直接刻字。既是铸造,那么一定要经过刻字模、熔锡、浇铸、修整等工序。那些锡字每个字身大概都有小孔,所以能用铁条穿得起来,排在字盘内,再用界条隔开来印刷”。㉕但是,由于锡活字吸水性差,当时与金属活字配套的墨还没有很好解决,以致难于使墨,印刷效果不好,这种新的印书方法未能久行。但是,王祯没有解决好锡字用墨的问题,不等于南宋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早在南宋时,就有用锡版印刷佛经的事例。1957年,杭州出土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锡质的佛经印版,经试验很易着墨。㉖也就是说,南宋时已解决了金属活字着墨的问题。

  锡字创自何人,始于何地,印过何书,王祯未说,但王祯所述锡字“印书”技艺及其“不能久行”的原因,是如此具体而明晰,说明其绝非凭空而论,无据而谈,而应是锡活字印书活动情况的真实记述。对于这点,笔者认为应该是大书特书的。王祯虽然是元代人,但王祯是在南宋灭亡仅16年就开始撰写《农书》的,㉗所有的学者认为,他所说的“近世”,应是南宋末期。也即13世纪末期。不论情况如何,有一点是明确的,即这是世界上有关金属活字印书最早的记载。也就是说,大约在13世纪末,中国就用金属活字印过书了。

  第三,活字的源头在中国。

  前面谈过,大量的金属活字、特别是铜活字,是朝鲜印刷史上最突出的贡献。但它的铸字方法,可能受中国铸印、铸钱和制作锡活字的影响。因为朝鲜铜活字采取的雕木字模,作细沙反范,然后浇铸铜液等基本方法,与中国铜钱、铜印的铸造方法,几乎完全一样。创新、发展和发明是两回事。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是伟大的布衣毕昇,他的名字早已上了月球㉘。他的活字印刷术,从活字制作、拣字排版、印刷、拆版、活字归位和装订,有着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工艺方法。后来中国乃至朝鲜出现的泥、木、锡、铜、铅、铁等活字,除材质的不同外,工艺技术上与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并无实质性不同。活字的源头在中国。

  注释

  ① 牛达生:《〈无垢经〉“辛未除月索林”考——兼论此经为唐代开元印本》,《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1期。

  ② 刘向阳:《唐代帝王陵墓》,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第21页。

  ③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须弥山石窟》,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29页。

  ④铸字,多指铜活字。其法,在黄杨木上刻字,造成阴文泥模,然后把熔好的铜液注入模子,待冷却后取出,用凿修整即成。1403年(明永乐元年),朝鲜李朝太宗,下令正式成立铸字所,铸铜活字10万个,此年为癸未年,所铸字称“癸未字”。此后,凡铸新字,多以所铸年甲子定名,如“甲寅字”“乙亥字”等。从1403—1863年的4个半世纪中,共铸字34次,其中铅字2次,铁字6次,余皆为铜字。

  ⑤北元(1369—1404),是元朝退居漠北后的习称。明洪武元年(1368),明军攻占元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明洪武三年(1370),明军破应昌(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元顺帝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北走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嗣为帝,改年号为宣光,国号仍称大元。六传至鬼力赤,于1402年去元国号,改称鞑靼(东部蒙古)。王氏高丽时期,多行中原王朝年号。1377年虽已是明洪武十年,但出于某种原因,仍用元代年号。

  ⑥韩国《印刷新闻》1998年8月14日报道,1998年7月,在韩国清州市开展了“寻找《直指》”的运动,至今未见结果。

  ⑦图一至图九均采自(韩国)清州古印刷博物馆编《清州古印刷博物馆》,2002。

  ⑧(韩)千惠凤:《金属活字》,《当代韩国·夏季号》1999年第2期(总第23期)。

  ⑨潘吉星:《论金属活字的起源》,《科学报导》1997年;《中、韩金属活字印刷的起源》,《当代韩国·夏季号》1999年第2期(总第23期)。

  ⑩牛达生:《宁夏贺兰山窖藏钱币理化测定报告》,《中国钱币》1986年第3期。

  ⑪《东国李相国后集》,载《朝鲜群书大系·续集》,汉城:朝鲜古书刊行会,1913年。

  ⑫(韩)千惠凤:《金属活字》,《当代韩国·夏季号》1999年第2期(总第23期)。

  ⑬潘吉星《中、韩金属活字印刷的起源》,《当代韩国·夏季号》1999年第2期(总第23期)。

  ⑭(韩)千惠凤:《金属活字》,《当代韩国·夏季号》1999年第2期(总第23期)。

  ⑮郑麟趾:《高丽史·高宗世家》2,平壤,1957年。

  ⑯潘吉星:《中、韩金属活字印刷的起源》,《当代韩国·夏季号》1999年第2期(总第23期)。

  ⑰张秀民、韩琦:《中国活字印刷史》,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第135页。

  ⑱《高丽史》:记述王氏高丽的历史。李朝郑麟趾(1395—1468)等编撰,有世家、志、表、列传等共139卷,1452年刊行。对918—1398年高丽太祖至恭让王年间事记载颇详,是研究王氏高丽一朝的主要史籍。

  ⑲朝鲜宏文馆编:《增补文献备考》卷242,汉城,1908年。

  ⑳图一O采自钱存训:《纸和印刷》,北京:科学出版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00年,第291页。

  ㉑转引自潘吉星《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第十五章,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531页。

  ㉒张秀民著,韩琦增订:《插图珍藏增订版—中国印刷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693页。

  ㉓内蒙古钱币研究会、《中国钱币》编辑部合编:《中国古钞图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7年,第11页。

  ㉔图一一取自《中国古钞图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7年,第18页。

  ㉕张秀民、韩琦:《中国活字印刷史》,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第20页。

  ㉖潘吉星:《中、韩金属活字印刷的起源》,《当代韩国·夏季号》1998年第2期(总第23期)。

  ㉗王祯(1271—1368)是元代的科学家,在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制造方面有过重要贡献,对活字印刷术的发展贡献尤大。据《农书·造活字印书法》载,他在成宗元贞元年(1295)任安徽旌德县尹时,“方撰《农书》”。南宋亡于1279年,也就是说,王祯是在宋亡后仅16年开始撰写《农书》的。

  ㉘据新华社电称,2008年8月2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了由我国科学家利用绕月探测工程全月面影像数据首次申报的“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将月面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蔡伦(造纸术发明人)、毕昇和张钰哲(我国近代天文学奠基人),实现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零的突破(采自网上)。

  (牛达生: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本文出自:《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 第21辑,225—232页。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技术支持:云汉传媒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利民街121号 邮编:750001 联系电话:0951-5014363 电子邮箱:nxkgs@sina.cn

ADD:Ningxi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eology
No.121,Limin Street,Xingqing District,Yinchuan City,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750001,China

TEL:0951 5014363    FAX:0951 5035563    E-mail:nxkgs@sina.cn

备案号:宁ICP备16001783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