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学术研究

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宁夏隆德县页河子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发布时间:2020-04-16 15:25:21   来源:《考古》    作者:杨明 王辉   点击:

宁夏隆德县页河子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

宁夏固原博物馆

  页河子遗址是宁夏回族自治区1984年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的。位于隆德县西北三十余公里的沙塘乡和平村渝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葫芦河的支流渝河自遗址下流过。遗址高出河床约60米(图一)。

  为了搞清宁夏西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及与相邻地区同时代诸文化的关系,1986年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和宁夏固原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共发掘5×5平方米,探方14个,5×10平方米的探方一个。发掘总面积为400平方米。发掘得到隆德县文化局和文化馆的大力支持。

一、地层堆积情况

  页河子遗址的文化层堆积比较单纯,基本上都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层,最厚处可达5米左右。三个发掘区可明显分为两期:第一期为仰韶文化晚期遗存,主要在第二发掘区;第二期为龙山时代遗存,在第一三发掘区。这两种文化遗存在T105之内有一组叠压关系;T105最下层的H125、H126内主要包含物为平沿小口尖底瓶、口内侧附一周泥棱的敛口鉢、折沿夹砂罐及瓮缸类等,纹饰中有较多的线纹。而叠压在H125和H126之上的⑤—②,诸层,包含物则主要为高领折肩罐。侈口夹砂深腹罐、带耳罐和鬲、斝等,纹饰中篮纹占有相当的比例。

二、仰韶文化晚期遗存

  (一)遗迹

  仰韶文化晚期遗存中仅发现有灰坑,有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者,多为直壁,平底。

  (二)遗物

  陶器 多为桔红或桔黄色,个别的为灰陶。以素面为大宗,纹饰主要为绳纹和线纹,其次为附加堆纹,有少量的彩陶。以平底器为主,尖底器次之。主要器形为盆、鉢、罐、瓮缸类及尖底瓶等,占全部陶器的99%左右。

  盆 皆为泥质桔黄或桔红色陶。多素面,少量者饰黑彩或涂以浓厚的白彩。T203④:33,斜折沿,圆唇,沿较宽,体呈双腹状,斜腹较浅。腹涂饰浓厚的白彩。口径34.5、底径20.6、高7.4厘米(图二,1)。T203⑥:6,斜折沿,弧腹内曲。口径30、残高6厘米(图二,2)。T203⑦:15,斜折沿,肩稍鼓,斜弧腹,平底。口径24、残高8厘米(图二,3)。

  缽 均泥质,素面或磨光,部分腹上部有鸡冠状鋬手。可分直口及敛口两类,皆平底。T203⑥:30,侈口,尖唇,斜弧腹较深。口径、底径6、高8厘米(图,10)。T203③:23,直口,尖唇,折腹。口径13、底径6、高6厘米(图二,4)。H201:6,敛口,尖唇,腹较深。口径28、残高10厘米(图二,6)。H201:4,敛口,尖唇,口内侧附泥梭一周。口径24、底径8.8、高10.8厘米(图二,13)。

  夹砂侈口罐 多为折沿或平沿,通体绳纹,大部分在绳之上再施附加堆纹,腹上部多有鸡冠状鋬手。口内侧腹相接处貼泥条加厚的作风盛行,H209:22,斜折沿,尖圆唇,平底。口径20.8、底径14.8、高23.6厘米(图二,17)。T203③:8,斜折沿,束頚,方唇,弧腹。口径24、残高7.2厘米(图二,5)。T203⑤:19,斜折沿,圆唇,鼓腹。口径28、残高12厘米(图二,7)。H203:4,窄平沿,沿下部呈斜折沿状,圆唇,弧腹。口径16、残高5厘米(圈二,14)。

  夹砂敛口罐 多为桔红及桔黄色者。通体饰绳纹,口内侧一般抹泥加厚。T203④:3,方唇,沿下部有凹槽一周,斜直腹。口径28、残高8厘米(图二,8)。T203⑥:24,圆唇,弧腹,灰褐色,腹饰绳纹,绳纹之上再施以泥条和泥饼饰。口径20、残高10厘米(图二15)。

  泥质罐 多为桔红及桔黄色者,少量的磨光灰陶。T203⑥:21,敛口,斜折沿,沿面微鼓,斜直腹。口径32、残高12厘米(图,11)。H212:1,直口,方唇,平沿。斜直腹、口径28、残高9.6厘米(图二,9)。

  缸 瓮与缸两类器物器形不易区別,故作一类。皆为夹砂陶,形体较大,腹饰绳纹及波浪状附加堆纹,腹上部多有鸡冠状鋬手,口内侧一般抹泥加厚。T203④:26,口稍敛,平沿,斜方唇,直腹。口径44、残高10厘米(图二,18)。H201:17,侈口,圆唇,弧腹,平底。口径48、底径32、高57.6厘米(图二,16)。

  尖底瓶 颈下部至底饰线纹,部分在肩部的线纹上再饰以浓厚的白彩或在颈部饰黑彩平行宽带纹。H207:18,侈口,平沿,方唇,斜直领,溜肩,斜弧腹,底成钝角状。口径10.8、高56厘米(图三,7)。H207:14,斜折沿,尖唇,直领,口径10、残高8.6厘米(图二,12)。

  彩陶罐 H212:16,泥质桔黄陶,侈口,尖唇,鼓腹、平底。黑彩,领和腹下部各饰三周平行宽带纹,其间饰网格纹,腹下部饰钩状纹一组三个。沿面亦饰以网格纹。口径14、底径6、高12厘米(图版壹,3;图三,1)。

  另外,在仰韶晚期遗存中还有彩陶盆。彩陶多为黑彩,一般为桔黄或桔红色地,少量的涂以灰白色陶衣,有极少量的白彩。主要花纹母题为弧边三角和弧线三角纹,平行弧线纹,变体鸟纹及圆点纹(图三,2、6、11)。近似马家窑型文化彩陶图案。

  装饰品主要为陶环(图三,3)、陶笄(图,8)及石笄等。

  生产工具主要为骨、角质和陶质者,石质者较少。主要有以尖底瓶残片打磨成的两厕带缺口的陶刀(图三,5)、骨锥(图三,10)、石纺轮(图三,4)、鹿角器及骨镞(图三,9)。

三、龙山时代遗存

  (一)遗迹

  1.房址 仅发现硬土面房屋一座和两处白灰面残迹。硬土面房屋为半地穴式圆角长方形,长方形斜坡状门道位于房屋的北壁。地面平整,房屋中央为一直径约60厘米的灶台残迹。

  2.窖穴 坑口形状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形及不规则形者。坑壁为直壁或斜直壁袋状,坑底有平底和斜坡状底两种。其中以圆形,一壁有龛者最具特色。

  (二)遗物

  龙山时代陶器仍以桔红和桔黄色者为主,灰色及灰褐色者占有一定的比例。以素面为大宗,其次为绳纹和篮纹,有一定数量的磨光陶和附加堆纹,彩陶极少,多为红彩几何形纹。绳纹多为麦粒状粗绳纹。器形以平底器为主,有少量的空足器和圈足器。主要器形有高领折肩罐,夹砂深腹罐,单、双耳罐以及鬲、斝、盆、豆、器盖等。

  高折肩罐 皆泥质,肩部为素面或磨光,肩以下至底饰篮纹,颈上部多饰篮纹,大部分在口沿下贴一周泥条。H161:2,尖唇,曲颈,斜折肩,弧腹,平底。口径20、底径15.8、高40.8厘米(图版壹,6;图四;1)。T303⑤:34,斜直领,圆折肩,斜直腹,平底。底径12、残高45.2厘米(图四,5)。T301②:8,侈口,圆唇,直领,斜折沿,圆折肩,斜直腹。腹上部有对称的桥形耳(图四,7)。

  夹砂侈口深腹罐 颈部多饰横篮纹,腹饰麦粒状粗绳纹,平底。H161:3,曲颈,圆唇,鼓腹,整体形态矮胖。口径13.4、底径10.2、高19.6厘米(图版壹,5;图四,6)。H136:4,直领较高,尖圆唇,圆弧腹较瘦长,口径20、残高9厘米(图四,10)。

  侈口罐 皆夹砂陶者。侈口,颈上部多饰附加堆纹一周,少量者颈部饰横篮纹。腹皆饰绳纹,以麦粒状者居多。H153:10,颈较短,尖唇,弧腹,平底。口径21.8、底径10.6、高25.8厘米(图四,4)。

  泥质双耳罐 皆侈口,领较高。T301③:29,尖圆唇,颈腹间有折棱,斜圆肩,扁腹,平底,双大耳。口径9.6、底径5.6、残高10.4厘米(图版壹,1;图四,3)。H311:26,薄胎,尖唇,颈腹间有明显折棱,平底。形体瘦长,双大耳。泥质桔黄色陶,颈部饰红彩三角形纹内填以网格纹。口径8、底径5、高12.2厘米(图四,11)。H115:23,斜直领,尖圆唇,鼓腹,腹饰刻划纹。泥质,桔黄色陶。口径14、残高6.8厘米(图四,9)。

  单耳罐多为桔黄色,有少量灰色者,单小耳。H160:3,侈口,尖唇,斜直领,斜圆肩,斜直腹,平底。灰色。口径6、底径4、高11.8厘米(图四,8)。T3030:23,侈口,尖唇,颈腹间有折棱,圆腹,平底,腹饰绳纹。口径9.8、底径5.4、高12.2厘米(图四,12)。

  夹砂双耳罐 T301④:16,黑色。侈口,尖唇,领较高,溜肩,腹较,双大耳。颈上部分底饰横篮纹。口径10、底径5.2、高12.6厘米(图版壹,图五,3)。

  夹砂单耳罐 多为桔黄或桔红色。部分颈上部饰横篮纹,腹饰绳纹,单小耳。H136:6,侈口,斜方唇,曲颈,弧腹。灰褐色,口径24、残高14厘米(图五,3)。T303⑤:8,多口,斜直领,尖唇,颈腹间有折棱,圆腹,灰色。口径10、残高12厘米(图五,1)。

  鬲 多单耳袋足鬲,裆较高,肩以下饰绳纹或篮纹。T103⑥:27,灰色。微侈口,斜直领。口径9、通高13.2厘米(图版壹,4;图五,2)。其器形类似客省庄二期文化陶鬲①。

  斝 上部一般呈尖底或圜底罐形,袋足,腹上部有双耳或鋬手。T109④:18,砂质灰色。敛口,斜弧腹稍内曲。口径16、残高14厘米(图四,13)。

  盆 侈口,平底,腹饰篮纹。T108④:12,秸黄色,腹稍内曲,圆唇。口径24.8、底径16.8、高8厘米(图四,2)。

  装饰品有陶质、骨质和蚌质者三类。主要有陶笄(图五,8)、陶环(图五,9)、骨笄及蚌饰等。

  生产工具以石质和骨质者为主。骨器磨制精致。主要有长方形凸刃穿孔石刀(图五,10)、骨锥(图五,6)、陶纺轮(图五,4)、石斧、石锛、石凿、砺石以及骨针、骨镞(图五,7)陶垫等物。

四、结语

  页河子仰韶晚期遗存与秦安大地湾第九掘区仰韶晚期遗存②面貌基本相同。二者有着共同的器物组合,均以盆、钵、罐、瓷缸类为主。陶色均以桔黄和桔红色陶为主,彩陶占有一定的比例,都以变体鸟纹、弧线三角纹为主要花纹母题。本遗址出土陶器也有马家窑型文化因素(图三,2—5),钵口内附泥棱、罐和瓮缸类口内侧抹泥加厚的及鸡冠耳等作风二者均常见,二者的同类器物形制亦接近或相同。与半坡晚期遗存③相比较,页河子仰韶晚期遗存的彩陶明显多于半坡晚期遗存,这也是陇东地区仰韶晚期遗存的特征,其余各方面二者亦接近或相同。

  页河子龙山时代遗存其年代相当于秦魏家M89④和皇娘娘台M380为代表的齐家文化的年代。如页河子龙山时代遗存T303@⑤:34高领折肩罐和皇娘娘台M38:1,秦魏家M89:1高领折肩罐,页河子龙山时代遗存T3010:16双耳罐和皇娘娘台F8:14双耳罐,页河子龙山时代遗存H311:26双耳罐和秦魏家M89:1,皇娘娘台M38:12双大耳罐形制接近或相同。这是由于二者时代相同可产生的共性或影响。但是,在页河子龙山时代遗存中占绝大多数的颈饰横篮纹的高领折肩罐、颈部饰横篮纹的夹砂侈口深腹罐、口外侧饰一周附加堆纹的多口罐以及麦粒状粗绳纹、沿下贴泥条等作风则不见于同一时代的齐家文化之中。结合在甘肃东部、宁夏南部已发掘的西吉兴隆遗址⑥、固原店河⑦及海家湾墓葬(⑧以及镇原常山遗址⑨的情况看,它们的年代当早于页河子龙山时代遗存而又与后者有承袭关系。

  参加本次发掘的有杨明、耿志强、王辉同

  执笔者:杨明  王辉

  注释

  ①《沣西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62年,图版贰陆之3。

  ②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甘肃秦安大地湾第九掘区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11期。

  ③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西安半坡》,科学出版社。

  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工作队:《甘肃永靖秦魏家齐家文化墓地》,《考古学报》1975年2期。

  ⑤甘肃省博物馆:《武威皇娘娘台遗址第四次发掘》,《考古学报》1978年4期。

  ⑥钟侃等:《宁夏西吉兴隆镇的齐家文化遗址》,《考古》1964年5期。

  ⑦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固原店河齐家文化墓葬清理简报》;《考古》1987年8期。

  ⑧宁夏回族自治区展览馆:《宁夏固原海家湾齐家文化墓葬》,《考古》1973年5期。

  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泾渭工作队:《陇东镇原常山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1年3期。

  本文出自《考古》 1990年04期,289-294页。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技术支持:云汉传媒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利民街121号 邮编:750001 联系电话:0951-5014363 电子邮箱:nxkgs@sina.cn

ADD:Ningxi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eology
No.121,Limin Street,Xingqing District,Yinchuan City,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750001,China

TEL:0951 5014363    FAX:0951 5035563    E-mail:nxkgs@sina.cn

备案号:宁ICP备16001783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