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学术研究

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西夏学研究在宁夏
发布时间:2020-11-12 13:58:20   来源:《西夏研究》    作者:张琰玲   点击: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是宁夏学者对西夏研究最活跃的时期,其研究领域涉及广泛,成果丰硕。本文沿着宁夏西夏文物的考古发掘、学术机构和学术园地的建立、学术会议的举办、国家及自治区科研课题的申请立项、学术成果的发表出版等发展轨迹,简要分析和展示宁夏西夏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关键词:宁夏;西夏学;研究

  作者简介:张琰玲:1965一)女,宁夏固原人,宁夏社会科学院图书资料中心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和文献学。

  宁夏学者对西夏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40年代,代表人物是罗雪樵,其主要贡献是对西夏文献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改革开放以后,宁夏学者对西夏的研究进人最活跃的时期。 1978年《文物》第8期上刊载的宁夏博物馆《西夏八号陵发掘简报》等一组4篇考古报告,以及1979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宁夏学者钟侃、吴峰云、李范文著的《西夏简史》,代表着宁夏学者对西夏学研究的开端。之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的西夏学者不负众望,辛勤耕耘,使得宁夏很快发展为全国西夏研究的中心。本文沿着宁夏西夏研究发展进步的轨迹,从考古发掘的开展、学术机构的成立、学术园地的形成、学术会议的举办、科研课题立项、学术成果的相继发表出版等不同层面展示宁夏西夏学研究深人发展的过程及其重大贡献。

  一、考古发掘及其重要发现

  1917年在宁夏灵武发现用活字版印刷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等佛教经卷数十卷,现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和宁夏、甘肃以及日本,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数量最多,这是宁夏人最早关于西夏历史文物的考古发现。1965年,宁夏考古工作者对宁夏石嘴山市西夏城址进行试掘,出土了玉壶春瓶、褐釉瓷罐、瓷人头、铜花押等珍贵文物。[1]1972——1978年,宁夏考古工作者对贺兰山下的西夏陵区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此次发掘除了对陵区的规模、陵园的分布、陵墓的排列、帝陵和陪葬墓的形制、陵墓的地面结构和保存情况等作了详细调查外,还先后发掘了帝陵1座、陪葬墓4座和专为陵园烧制的砖瓦、石灰的窑址3座,初步摸清了西夏帝陵、皇亲贵臣大型墓地上、地下的形制结构和葬俗,出土了一批极其珍贵的文物,对进一步探讨西夏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为西夏文物的断代建立起具有考古地层依据的参考体系。[ 1 ] 176 1975 年在宁夏盐池县八道梁发现大量西夏窖藏钱币以后,相继在宁夏贺兰山大风沟、榆树沟、滚钟口、小水沟、小耶和沟、灵武崇兴乡、盐池萌城乡、中宁石空镇等地发现了许多西夏窑藏钱币。[1]】82  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宁夏灵武瓷窑堡西夏窑址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考古发掘,基本摸清了西夏瓷窑的结构和工艺流程,也初步掌握了西夏瓷的特征。此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与瓷窑堡窑址相邻的回民巷窑址,再次进行了发掘,证明两处为一个窑场。两处出土的西夏瓷器品种繁多,为研究西夏制瓷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实物。[1]83  1986年,在宁夏银川新华百货大楼扩建时,发现一个窖藏遗址,发掘出土了10件十分精美的青铜制品,其中7件为佛教人物镏金铜造像,另有1对六棱衔环铜瓶,1口龙首八卦铜钟,经断定这批文物的窖藏年代都应在西夏晚期。【1】83一184 1986、1987 年宁夏考古工作者对西夏陵区北部一个长方形城址进行了发掘,对内院的中心大殿等作了细致的清理解剖,出土了大批西夏建筑构件和瓷器等文物。[1985年宁夏文物管理会维修清理了同心康济寺塔,1986、1987年维修清理了贺兰山拜寺口双塔,1987、1988年维修清理了青铜峡一百零八塔,1990、1991年维修清理了贺兰县宏佛塔,从西夏佛塔里清理出一批极为珍贵的西夏文物,使学术界对西夏佛教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卩51991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贺兰山拜寺沟,发掘清理一座被不法分子炸毁的方塔,发现该方塔是一座西夏时期建造的方型密檐式佛塔,清理出土了约12万字、36种西夏文和汉文的佛经、文书等文物。其中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为木活字印刷本,对研究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85一186独特又丰富的宁夏西夏文物考古发掘,是宁夏西夏学的一大特色,为20世纪80、90年代中国西夏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弥补了当时西夏文献资料严重短缺的不足。

  二、学术机构和学术园地的建立

  宁夏社会科学院于1979年成立以来,西夏研究即是该院的重点学科之一。李范文、韩荫晟、罗矛昆等成长为宁夏西夏学研究专家。经过30年的发展,宁夏社会科学院不仅是宁夏西夏学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而且在国际西夏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研究方向涉及西夏语言文字、汉文史料、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其中尤以西夏语言文字和西夏文献研究成果最为突出。1991年,宁夏大学成立西夏历史研究所与西夏文化研究所,1993年两所合并为西夏研究所,2000年更名为“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2001年该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更名为“宁夏大学西夏研究院",主要 研究西夏历史、经济、文献、语言、文化等。宁夏大学设立了西夏学方面的硕士、博士专业,面向全国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宁夏大学西夏研究院科研人员是1990年以来宁夏迅速成长起来的又一支西夏学研究重要队伍。另外,宁夏考古所西夏研究室、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西夏文物"陈列室、银川西夏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利用考古的第一手资料长期从事西夏学研究,也是宁夏西夏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些学术机构成立以来为宁夏的西夏学研究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学者队伍。目前,由宁夏社科院、高等院校、考古等多机构老中青学者专家组成的学术梯队,成为全国西夏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宁夏学术刊物的创办为西夏学者发表科研成果提供了平台。1979年《宁夏大学学报》创刊,1980年《固原师专学报》创刊,1982年《宁夏社会科学》创刊(1981年试刊),这三种学术刊物长期以来设有西夏研究专栏,定期、定量刊载西夏研究的最新成果,成为国内西夏学研究成果发布和交流的重要阵地。据不完全统计,这三种刊物从创刊至2008年分别刊载西夏学研究论文133篇、1 12篇、309篇,代表了国内西夏学研究的基本水平。《宁夏文史》、《宁夏史志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为西夏学研究成果的发布也作出了积极贡献。200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编辑出版《西夏研究》,这是全国唯一专门刊载西夏研究成果的连续性季刊,由宁夏社会科学院主办,这是国内西夏学界的一件大喜事。宁夏人民出版社长期以来支持西夏学研究事业发展,先后出版西夏学著作多部,为弘扬宁夏地方历史文化作出了贡献。

  三、学术会议的举办和科研课题的申请立项

  改革开放初期,沉寂多年的学术研究得以恢复。1981年8月3日至8日,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历史学会在西夏故都银川主持召开了首届西夏研究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代表 70多人,提交论文40多篇,这次大会被称为西夏研究的“里程碑",它极大地推动了西夏学研究向前发展。

  本次大会后,国内外西夏学者希望宁夏召开一次国际西夏学术研讨会。经宁夏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积极准备,于1995年8月22日至26日在银川市召开了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是西夏学界一次盛会,也是一次高质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交流会。出席这次大会的150多位代表,来自俄罗斯、日本、美国、韩国、德国、法国等国家以及国内各省市和中国台湾地区,提交论文80余篇,内容丰富,研究领域广泛,涉及族源、社会制度、民族关系、外交、法律、人口、生产技术、宗教信仰、文化体育、考古发掘、文物考证、经济、货币、语言文字、人物家谱、学科关系等。会后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5年8月16日至19日,宁夏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二届西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银川市举行,这是西夏学界的又一次盛会。出席会议的140多位专家学者来自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国内各省市,向会议提交论文80余篇,会议围绕历史与文化、语言文字与文献、文物考古等研究领域进行了深人广泛的探讨与交流。会议期间还举行了《西夏通史》、《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西夏研究》等5部西夏最新学术成果首发式,它标志着西夏研究已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进人了一个新阶段。[ 2 ] 575会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西夏研究第3辑·第二届西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年1 1月7日至10日,由宁夏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三届西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夏银川市西夏景区召开。出席大会的118名代表分别来自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及香港地区和全国各省市区,向会议提交论文40余篇。大会围绕西夏历史文献及西夏历史的再评价与再认识、西夏文物考古与旅游开发、西夏语言文字与西夏文化等主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西夏学研究基地和宁夏社会科学院西夏学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宁夏西夏城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西夏学研究基地。这次会议对拓展西夏学术研究视野、探索西夏学研究为现实服务之路起到积极作用。〔3〕108

  2002年8月18、22日,第六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暨西夏科技史国际会议在宁夏银川召开,由宁夏大学等单位协办,来自日本、越南等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和全国17个省市区的70多位专家学者提交论文70余篇,内容涉及中国少数民族包括西夏的科学技术成就、少数民族科学家成就及事迹,现代科技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传播模式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兴村、科技兴镇的探讨以及科技史的研究方法等方面。与会专家学者参观、考察了西夏王陵和贺兰山岩画,推动了西夏学的交流和发展。

  国家和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代表着高水平的研究层次,深受广大社科工作者的重视,宁夏的西夏学研究以获得国家和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为标志,几代专家学者在课题申请立项研究工作中付出了心血,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梳理这些立项的各级课题,可以把握宁夏西夏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宁夏西夏学专家学者,先后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含国家西部项目):李范文“西夏语比较研究"(1991年)、林清“西夏文字的计算机处理系统"(1991年)、李范文“西夏通史"(1996年)、杜建录“《天盛律令》研究"(2001年)、赵彦龙“西夏文书研究"(2003年)、景永时“西夏陵墓出土残碑整理与研究"(2004年)、胡玉冰“传统典籍中汉文西夏文献研究"(2004年)、许生根“英国藏黑水城文献社会文书整理研究" (2005)、崔红芬“西夏时期的河西佛教"(2005年)、韩小忙“黑水城西夏文辞书《同音文海》合编整理与研究"(2006年)、牛达生“西夏版本印刷研究"(2006年西)、杜建录 “中国藏西夏文献'(2006年)、汤晓芳“西夏艺术的内涵特征与民族文化交流"(2006 年)、李范文“西夏学大辞典"(2007年)、武宇林' H本藏中国出土西夏文献的研究整理出版"(2007年)、郭艳华“宋夏战争与北宋文学"(2008年)。

  宁夏西夏学专家学者,先后共承担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23项:韩荫晟“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1985年)、李范文“《夏汉字典》"(1985年)、罗矛昆“《西夏纪》点校" (1986年)、李范文“《宋代西北方音》 ·掌中珠'对音研究"(1987年)、罗矛昆“西夏社会研究"(1992年)、王天顺“西夏学概论"(1992年)、牛达生“西夏美术史纲" (1992年)、张迎胜“西夏文化概论"(1993年)、景永时“西夏法律研究"(1996年)、胡若飞“西夏军事制度新探"(1996年)、陈健玲“西夏解读方法"(1996年)、杜建录 “西夏经济史"(1996年)、罗矛昆“西夏文学史研究"(1997年)、马希荣“西夏史检索系统"(1997年)、张玉海“西夏刑律研究"(2001年)、胡若飞“英藏黑水城西夏语言类文献研究"(2001年)、黄秀兰“西夏学研究文献叙录"(2001年)、张迎胜“西夏人的精神世界"(2001年)、杜建录“百年西夏学回顾与展望"(2002年)、王帼艳“北宋经制西夏"(2003年)、杨满忠“宁夏西夏文化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2004年)、韩小忙 “西夏文辞书《同音文海》合编整理与研究"(2004年)、杜建录“党项与西夏碑刻整理研究"(2005年)。

  四、学术研究硕果累累

  宁夏的西夏学研究经过几代学者不懈努力,由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起步,到90年代的多领域深人发展,目前已进人繁荣鼎盛期,成绩显著,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2008年12月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译文及相关资料980余篇,其中译文26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50篇;出版论著、编著、译著等102部,其中70年代1部,80年代8部,90年代26部,2000、2008年共67部。

  简要梳理介绍如下:

  (一) 语言文字研咒

  1980年《历史教学》第1期,刊载了李范文先生的《西夏文字》,自此开启了有着 “绝学"之称的宁夏西夏语研究先河。李先生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长期从事西夏语言文字和西夏历史研究,在国际西夏学尤其是在西夏语研究领域享有盛誉。以李先生为首的宁夏西夏语言文字研究涉及西夏文字、词语、语言、语法等等,如李范文《关于西夏语鼻韵尾问题》(《民族语文》1982年第2期)、牛达生《西夏文字考定浅议》(《宁夏社会科学》 1983年第3期)、张迎胜《西夏文字创制刍议》(《宁夏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胡若飞《西夏语助词与动词群的搭配》(《宁夏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韩小忙《西夏文中的异体字和讹体字》(《民族语文》2005年第4期)、贾常业《浅谈西夏文字形体结构的规范写作》(《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等40篇著述。出版的学术著作有李范文《同音研究》(1986年)对已发现的近六千个西夏字进行了注音和释义;《宋代西北方音〈番汉合时掌中珠〉对音研究》(1994年)研究了西夏语音韵问题;《夏汉字典》(1997年)收西夏字共计6 000个,从形、音、义、词法、语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是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现代夏汉对译字典,成为西夏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书,该字典2002年荣获第四届吴玉章优秀成果奖;《西夏语比较研究》(1999年)证明了西夏语应当隶属羌语支,解决了西夏语的支属问题。还有李范文《〈五音切韵〉和〈文海宝韵〉比较研究》(2006年),张竹梅著《西夏语音研究》(2004年),李范文、韩小忙著《同义研究》(2005年),韩小忙著《〈同音文海宝韵合编〉整理与研究》(2008年),杨蕤《破译天书》(2008年)等。

  (二) 文献、史料整理研究

  文献、史料整理研究论文著述125篇,内容涉及文献史料概述、价值、目录版本、西夏字典韵书、西夏文法律社会文书、西夏诗歌谚语、佛典文献、夏译汉籍等,如:胡玉冰《汉文西夏文献述要》(《宁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牛达生《从拜寺沟方塔出土西夏文献看古籍中的缝绩装》(《文献》2000年第2期)、李范文《番汉合时掌中珠复字注音考释之一》(《宁夏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李温《西夏法典述评》(《法律科学》 1990年第2期)、赵彦龙《西夏时期的契约档案》(《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4期)、霍升平等《西夏谚语初探一一兼与陈炳应同志商榷》(《宁夏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牛达生《〈本续〉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活字版印本研究表明:活字的源头在中国》(《寻根》 1997年第2期)、韩荫晟《补〈宋史·折彦质传〉》(《宁夏社会科学》1993年第5 期)等等。

  汉文西夏文献著作成果以韩荫晟先生编著的500万言巨著《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上卷第一二册)(1983一2000年)为代表,全书共收录资料正文16 900条(附录未记),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翔实的党项、西夏史料汇编。所收资料为始于隋初、终于元末的有关党项、西夏的汉文史料,以二十四史中的资料为主,旁及其他史学著作、文集、金石史料,引用书籍350余种,分传记、人物传和散见史料编年三个部分。该书荣获2001年宁夏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特等奖,此奖是宁夏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中唯一特等奖。其他汉籍西夏文献研究整理成果有戴锡章撰、罗矛昆校注《西夏记》(1988年),龚世俊等校证《西夏书事校证》(1995年),胡玉冰校证《西夏志略校证》(1998年),龚世俊、陈广恩、朱巧云校点《西夏纪事本末》(1998年),胡玉冰著《汉文西夏文献丛考》(2002 年),张廷杰著《宋夏战事诗研究》(2002年),杨志高校证《宋西事案》(2004年),彭向前补注《宋史夏国传集注》(2004年),胡玉冰著《传统典籍中汉文西夏文献研究》(2007年)人选第二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本书是西北社会科学界第一部获此殊荣的成果。

  西夏文文献是研究西夏社会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的第一手资料。西夏文献整理研究及刊布的成果有:(苏)克恰诺夫俄译、李仲三汉译、罗矛昆校订《西夏法典一一〈天盛年改旧定新律令1一7章〉》(1989年),罗矛昆著《西夏谚语》见《中国谚语集成·宁夏卷》(1991年),(苏)克恰诺夫、李范文、罗矛昆合著《圣立义海研究》(1995年),宁夏社会科学院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4卷》(2005、2006年),西北第二民族学院、英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英藏黑水城文献1》(2005年),史金波、陈育宁总主编《中国藏西夏文献5编20卷》(2005、2007年)。

  (三)历史、地理研究

  西夏历史地理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内容包含西夏历史通论、简史、通史、西夏地理疆域、环境、州城堡寨政区、兴庆府、交通等方面。如:李范文《西夏》〈《西北民族研究》创刊号1988年第1期),陈明猷《西夏王朝对祖国历史的重大贡献》(《中国古都研究》三秦出版社1994年),宋乃平《西夏兴衰中的地理环境》(《宁夏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杜建录《西夏时期的横山地区》(《固原师专学报》1992年第3期),陈育宁《鄂尔多斯地区在西夏历史中的地位》(《宁夏社会科学》1983年第4期),余军《西夏若干城寨地望研究述要》(《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汪一鸣、钟侃《西夏都城兴庆府初探》(《西北史地》1984年第2期),鲁人勇《论西夏交通》(《固原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等。著作有钟侃、吴峰云、李范文《西夏简史》(1979年)利用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以新体例、新观点著述,是国内最早且有影响的西夏专史,也是宁夏第一部西夏学研究著作,为宁夏的西夏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罗矛昆《西夏史话》(《宁夏日报》1985年7月至1986年12月连载)是西夏史话研究的里程碑著述,以通俗易懂的文笔介绍了西夏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是我国西夏史研究的第一部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的史话性著作。李范文《西夏研究论集》(1983年),宁夏文物管理委员会等编《西夏文史论丛》(1992年)。李范文主编《西夏通史》(2005年)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西夏历史的学术专著,内容既有对西夏历史的纵向阐述,又有横向专题研究,2007年荣获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此外,还有魏淑霞著《湮没的神秘王国.一一西夏》(2008年),徐庄、李萌著《西夏故事》(1987年),陈育宁著《西夏王陵前的遐想》(1996年),高树榆著《西夏演义》(2002年),高树榆著《西夏故事》(2003年),方春霞著《沧桑西夏》(2003年),方春霞著《西夏秘语》(2005年),方春霞著《尘封西夏》(2007年)。

  关于西夏地理研究,有专著两部。一部是王天顺主编《西夏地理研究》(2002年),探讨了西夏王朝所处地理环境与历史活动之间的关系,即西夏疆域、西夏与周边各族地缘关系、生态环境、兴庆府地理、沿边堡寨、交通道路等。另一部是杨蕤《西夏地理研究》(2008年)阐述西夏人朴素的环保和生态意识、西夏境内的野生动物、经济区形成的诸因素分析、党项内附以及宋夏双方对沿边人口的争夺、气象灾害与西夏社会、唐宋时期中国气候变迁的相关讨论等

  (四) 经济、社会研究

  西夏经济社会研究在宁夏比较滞后。20世纪80年代,关于社会研究有李范文先生撰写的《试论西夏社会性质一一兼与蔡美彪同志商榷》(《宁夏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试论西夏社会性质》(《西夏研究论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罗矛昆译《西夏人的外貌、服饰和用具》(《宁夏社科通讯》1987年第3期)3篇。关于经济研究只有杜建录《宋夏青白盐问题》(《固原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霍升平《论西夏与北宋的贸易》(《中州学刊》1988年第1期)等8篇文章。进人90年代西夏经济社会研究才日益受到重视,视野不断扩大,内容涉及西夏经济研究概论、财税、农牧业、手工业、商业贸易、货币经济、造纸印刷、建筑冶炼、数理化医、人口、社会形态、社会生活等,研究成果130 篇。西夏经济研究以杜建录先生为领军学者,他长期从事西夏历史、经济、民族关系等研究,尤其对西夏经济研究著述颇丰,他的多篇著述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专著《西夏经济史研究》(1998年)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西夏时期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经济发展状况。《西夏经济史》(2002年)全面系统阐述了西夏的生存环境、经济状况和以生产资料占有制为核心的经济关系。这两部专著填补了中国西夏经济史研究的空白。

  (五) 民族、民族关系、遗民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李范文、韩荫晟、罗矛昆等先生就已开始关注西夏民族、民族关系、遗民等问题,并对西夏遗民问题进行实际考察调研,但发文不足10篇。如:李范文《试论西夏党项族来源与变迁》(《民族史论丛》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韩荫晟《麟府州建置与折氏源流》(《宁夏社会科学》试刊号198D,卜平《西夏遗民调查记》(《宁夏社会科学》试刊号1981),罗矛昆、许生根《河南省濮阳地区西夏遗民调查》(《宁夏社科通讯》1987年第5期)等。90年代论述西夏民族、民族关系、遗民的论文有50篇,研究范围比较广,内容丰富,主要探讨了党项族源、西夏遗民及后裔、西夏民族关系简论、党项建国前的民族关系以及建国后与宋、辽、金、蒙的关系。杜建录著《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史》0995年)系统论述了西夏立国期间以及主体民族党项羌族对外(即夏对宋、辽、吐蕃、回鹘、金、蒙古)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关系,揭示了西夏王国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过程中的贡献。这是中国首部全面系统论述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的专著

  (六) 政治、法律研究

  关于西夏政治、法律研究有论文60篇。政治研究始于1980年初,主要对西夏的历史人物、国名、帝号进行考证研究。如钟侃《西夏著名学者斡道冲》(《宁夏日报》1980年2 月)、霍升平《西夏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一一梁德养》(《宁夏日报》1983年10月)、卜平《西夏皇帝称号考》(《宁夏社会科学》试刊号1981年)等。西夏的制度、法律研究始于 20世纪90年代。如:雷天寿《西夏行政管理体制特点刍议》(《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7 年第6期),赵江水《西夏的立法概况》(《宁夏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尚世东、郑春生《试论西夏官服制度及其对外来文化因素的整合》(《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等。著作有:“王天顺主编《西夏天盛律令研究》0998年);杜建录著《天盛律令与西夏法制研究》(2005年);姜歆著《西夏法律制度研究一一〈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初探》〈2005年),对西夏法律思想的形成、发展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了西夏立法的指导思想及法律思想的特点,2007年荣获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

  (七) 军事、战争研究'

  有关军事、战争研究发表论文30篇。军事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有杜建录的《西夏边防初探》(《固原师专学报》1993年第1期),《西夏军队的武器装备及其管理制度》(《河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胡若飞《有关西夏军制“几种人"的范围考察》(《宁夏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苏冠文《西夏军队装备述略》(《宁夏社会科学》 2000年第6期),陈广恩《关于西夏兵器的几个问题》(《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 期),贾随生、李圆《西夏军事后勤共给概论》(《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等,以及胡若飞专著《西夏军事制度研究〈本续〉密咒释考》(2003年)。

  关于战争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围绕宋与夏、西夏与蒙古的战争进行探讨。如:罗矛昆《李继迁攻取灵州对西夏建国的作用》(《宁夏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杜建录《试论仁宗年间宋夏战争性质及影响》(《固原师专学报》1984年第3期)、孙昌盛《论宋、夏在河东路麟、府、丰州的争夺》(《宁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汤晓芳《试论成吉思汗用兵西夏的战略意义》(《内蒙古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等,以及王天顺主编《西夏战史》(1993年)系统地阐述了西夏王朝及其前身夏州政权所经历的三百四十余年(8 8 1 一1227)的战争史实,展示了战争演变的进程,体现了我国中世纪后期,各民族(主要在北方)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八)文化、宗教、艺术研究

  西夏文化、宗教、艺术等研究在宁夏有多位学者探讨,发表论文共110篇。关于文化,罗矛昆、张迎胜先生研究得比较系统全面。罗矛昆《党项原始文化概论》(《固原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西夏人的道德观念》(《民族艺林》1993年第3期)、著作《党项文化》见《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史》(1994年),该书对党项民族史、语言文字、生活与习俗、哲学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张迎胜《儒学与西夏文化刍议》(《宁夏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刍议西夏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998年)、编著《西夏文化概论》(1995年),该书着重探讨了西夏文化发展进程的主要侧面和主要成果,详细介绍了西夏语、西夏文学、西夏艺术、西夏宗教、西夏民俗、西夏教育、西夏科学技术等内容。此外,还有李范文主编《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998年);景永时著《宁夏百科全书·宋辽夏金》0998 年);(俄)捷连提耶夫一卡坦斯基著,王克孝、景永时译《西夏书籍业》(2000年);李范文主编《西夏研究》(第4一8辑)(2007一2008年);(俄)捷连吉耶夫一卡坦斯基著,崔红芬、文志勇译《西夏物质文化》(2006年),吴峰云、杨秀山编著《探寻西夏文明》(2006年);杜建录主编《二十世纪西夏学》(2004年),牛达生《西夏活字印刷研究》(2004年);李范文主编《西夏研究第3辑·第二届西夏学国际会议论文集》(2006年);景永时主编《国外早期西夏学论集(一 二)》(2005年);杜建录主编《西夏学第1辑》〈2006年)、《西夏学第2辑·中国藏西夏文献研究专号)〈2007年)、《西夏学第3辑·中国藏西夏文献出版纪念专号)》(2008年)。

  关于宗教研究,韩小忙先生成果颇丰。他撰写了《〈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所反映的西夏佛教》(《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4期)、《略论西夏的宗教政策》(《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西夏道教经籍》(《固原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等论文,著作《西夏道教初探》(1998年)对西夏道教的管理、经籍、绘画、道教流传的原因、西夏道教的本土色彩、西夏的宗教政策等进行了阐述,是第一部比较系统研究西夏道教的专著。

  关于艺术研究涉及西夏文学、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如:张建华《西夏文学概论》(《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998年)、霍升平《元昊“革乐之五音为一音"考》(《民族研究》1987年第4期)、葛华《西夏舞蹈的遗存及其他》(《宁夏艺术》1986年第 4期)、卢桐《西夏文书法研究初探》(《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徐庄《略谈西夏版画》(《寻根》1998年第6期)等论文。著作有:韩小忙、孙昌盛、陈悦新著《西夏美术史》(2001年),首次对西夏美术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完整的论述,内容涉及西夏绘画、雕塑、书法、官印、工艺美术以及建筑美术等;汤晓芳主编《西夏艺术》〈2003 年)是一部比较全面展示西夏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等各类艺术品的图册;徐庄著《西夏艺术》(2003年);景永时主编《西夏语言与绘画研究论集》(2008

  (九) 文物、考古研究

  西夏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是宁夏西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西夏文物古迹的发掘为西夏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史料。宁夏的西夏文物发现始于1917年宁夏灵武发现数十卷活字版印刷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等佛教经卷。研究始于1978年,宁夏博物馆对西夏王陵进行调查发掘(1972年),并于1978年《文物》第8期上刊载了《西夏八号陵发掘简报》等一组考古报告,代表西夏文物考古研究工作在宁夏正式开始。随后许多文物考古工作者和西夏学者共同对这一领域进行深人探讨研究,成果颇丰,发表论文200篇,研究内容涉及文物考古概况、西夏王陵、黑水城、石刻题记、钱币、官印、宁夏的其他西夏遗址等。此领域牛达生先生为代表著述丰厚,他撰写西夏历史、考古等论文80余篇。著作成果有罗福颐、李范文等编《西夏官印汇考》(1982年),宁夏博物馆发掘整理、李范文编释《西夏陵墓出土残碑粹编》(1984年),雷润泽、于存海、何继英编著《西夏佛塔》(1995 年),韩小忙著《西夏王陵》(1995年),许成、杜玉冰编著《西夏陵:中国田野考古报告》(1995年),李进兴主编《西夏天都海原文史》(内部资料)(1995年),李进兴著《西夏陶模》(1998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闽宁村西夏墓地》(2004年),斗国国家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编《大夏寻踪:西夏文物辑萃》(2004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拜寺沟西夏方塔》(2005年),王志平、王昌丰、王爽编著《西夏博物馆》(2006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山嘴沟西夏石窟》(2006年),杨森主编《西夏钱币汇考》(2006年),牛达生著《西夏遗迹》(200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山嘴沟西夏石窟》(上下册)(200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西夏陵区管理处编著《西夏三号陵一..一一地面遗迹发掘报告》(2007年),钟侃《东方金字塔:西夏皇陵一一中国百年考古大发现》(2008年),牛达生、许成著《贺兰山文物古迹考察与研究》(1988年),许成、韩小忙著《宁夏四十年考古发现与研究》(1989年),李进兴著《西夏瓷器》(2003 年),吴峰云著《西夏钱币》(2003年),牛达生著《西夏钱币论集》(2007年)。

  (十) 研究动态及其他

  随着西夏学研究深人发展,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对以前的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对当前研究的及时宣传与报道等等,引起了不同研究领域学者关注和参与,其中包括西夏学资深专家和学者、图书文献学研究人员、新闻工作者等,撰写文章约150篇,内容涉及研究综述、学术交流报道总结、书评书序书讯、学者评介、学科建设等。

  关于学科建设王天顺先生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他撰写了《试论西夏学的对象和学科系统》(台湾《大陆杂志》1994年第5期)、《谈谈西夏学理论与方法的几个问题》(《宁夏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略说西夏学的相关学科》(《宁夏大学学报》1996年第1 期)、《西夏史如何走进“大宋史"》(《中州学刊》1999年第5期)等论文;其编著《西夏学概论》(1995年)对西夏学的发展历史、性质、对象、内容构成及其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全面探讨,是首部探讨西夏学科建设问题的著作。

  (十一) 计算机处理西夏文字及西夏文字软件设计应用研究

  计算机处理西夏文字及西夏文字软件设计应用是宁夏西夏学的一大亮点,这方面的研究国内主要是宁夏在搞,研究结果极大地加速了西夏学成果的刊布,促进了西夏学的传播论文著述14篇。著作、软件有李范文、(日)中岛干起合著《计算机处理西夏文〈杂字〉研究》(1997年),马希荣、刘长青著《夏汉字处理及电子字典》(软件著作1999年),马希荣、王行愚编著《西夏文字数字化方法及其应用》(2002年),景永时、贾常业编著《基于北大方正典码基础上的西夏文录人系统及使用手册》(2005年),《西夏文字处理系统》(CD - ROM 2007年)是目前最常使用的计算机录人西夏文字系统。

  纵观宁夏西夏学发展的历史,其一弥足珍贵的宁夏西夏文物考古发掘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史料;其二多家刊物和宁夏人民出版社共同为西夏学成果刊布,搭建了一个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其三培养了一支多机构组成的老中青相结合的稳定的学术队伍;其四研究内容丰富,涉及西夏学的各个领域,研究成果数量多、质量好,获奖层次高,多项成果和奖项在宁夏乃至全国居领先水平,近年加强了西夏学研究为现实服务的有益探索,这些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宁夏经济社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其五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随着国内外所藏西夏文献的影印刊布,宁夏急需培养一批有深厚史学理论基础和认识西夏文字的学者,这样大量的西夏文原始文献才能被发掘研究利用,今后宁夏的西夏学研究才能有望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3:

  [1]杜建录·二十世纪西夏学[ M]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2]李范文·西夏研究(第3辑)[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

  [3]孙颖慧,王艳春·第三届西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J] .宁夏社会科学,2009(1).:

  本文出自《西夏研究》. 2010年02期 第113-122页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技术支持:云汉传媒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利民街121号 邮编:750001 联系电话:0951-5014363 电子邮箱:nxkgs@sina.cn

ADD:Ningxi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eology
No.121,Limin Street,Xingqing District,Yinchuan City,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750001,China

TEL:0951 5014363    FAX:0951 5035563    E-mail:nxkgs@sina.cn

备案号:宁ICP备16001783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