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学术研究

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中原制造--关于北方动物纹金属牌饰
发布时间:2016-11-11 17:46:00   来源: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作者:罗丰   点击:

  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梅建军、张建林、小田木治太郎、郑克祥诸先生的帮助,高雷、乔国平绘图,在此一并致谢。

  [1]伊克昭盟文物工作站、内蒙古文物工作队《西沟畔匈奴墓》,《文物》1980年第7期,后收入田广金等编著《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第351~365页,文物出版社,1986年。

  [2]关于西沟畔战国墓,田广金等直接称之为匈奴墓。但以他所引文献《史记·赵世家》记载,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00年),“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赵武灵王打交道的对象是林胡,而非匈奴。墓地所处的内蒙古准格尔旗亦非匈奴人势力范围,而是云中郡,此郡先属赵国,后属秦国。

  [3]田广金、郭素新《西沟畔匈奴墓反映的诸问题》,《文物》1980年第7期。

  [4]黄盛璋《新出战国金银器铭文研究(三题)》,《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辑,第345页,中华书局,1985年。

  [5]黄盛璋《试论三晋兵器的国别、年代及其相关问题》,《考古学报》1974年第1期。

  [6]同[4],第341、342页。不过黄氏比定的对象主要是洛阳金村所谓东周器物铭文。据最新研究,金村器物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西汉初年遗物,参见志贺和子《洛阳金村出土银器とその刻铭めぐつて》,《日本中国考古学会会报》,1996年,第6号,第40~68页。

  [7]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燕下都》上册,第715~731页,文物出版社,1996年。

  [8]石永士《燕国的衡制》,《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1980年)》,第172~175页,文物出版社,1982年。

  [9]国家计量局等主编《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附录,第184、185页,文物出版社,1984年。

  [10]同[4],第350、351页。

  [11]同[4],第351页。

  [12]岳连建《西安北郊战国晚期铸铜工匠墓初论》,《考古与文物》2002年增刊;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战国铸铜工匠墓发掘简报》,《文物》2003年第9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秦墓》,第120~128页,三秦出版社,2006年。报告中将该墓定名为“乐百氏34号秦工匠墓”。

  [13]岳连建《西安北郊战国晚期铸铜工匠墓初论》,《考古与文物》2002年增刊。

  [14]韩伟《略论陕西春秋战国秦墓》,《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1期;尚志儒《秦国小型墓的分析与分期》,《陕西省考古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第58~67页,1983年;叶小燕《关中秦墓》,《考古》1982年第1期;滕铭予《关中秦墓研究》,《考古学报》1992年第3期。

  [15]滕铭予《秦文化:从封国到帝国的考古学观察》,第40页,学苑出版社,2003年。

  [16]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秦墓》,第120~127页。在对陶模观察方面,笔者与报告作者的叙述稍有差异,本文所述一些细节采用笔者参观时的观察,包括定名。[17]EmmaC.Bunkeretal,NomadicArtoftheEasternEurasiansteppes,TheEugeneV.TheawandotherNewYorkCollections,NewYork,2002,p.138,fig112.

  [18]所谓“失织—失蜡法”,大体是经由这样的程序完成:先用一块雕有动物纹样的模具,在黏土上压制成母范的原型。待黏土干燥后,将蜡注入母范中,再在蜡模表面覆盖上一层粗纺织品,这层纺织品在蜡模脱离母范时起支撑作用。取出蜡模和纺织品后,将其裹上黏土加以高温烘烤,纺织品和蜡一起被烧毁,形成空范,少量的织物灰烬可由铸模的注入口被吹出。最后,再向范内注入熔化的金属液。这样形成的铸件背面显示出纺织物的印纹,是支撑蜡模的纺织品的翻版。参见EmmaC.Bunker,LostWaxandLostTextile:AnUnusualAncientTechniquesforCastingGoldBeltPlaques,TheBeginningoftheUseofMetalsandAlloys,MITPress,1988,pp.222-227.另见艾玛·邦克《“失织—失蜡法”:古代渤海地区的一种铸造工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环渤海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236~239页,知识出版社,1996年。

  [19]EmmaC.Bunker,AncientOrdosBronzes,AncientChineseandOrdosBronzes,HongKong,1990,p.304.

  [20Katheryn M.Linduff Productiono fSi gnature Artifacts for the NomadMarket in the Stateo fQ in During the Ir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in China(4th3rdcenturyBC),MetallurgyandCivilisation:EurasiaandBeyond,2009,London,pp.93-94

  [21]小田木治太郎《北方系长方形带饰板の展开———西安北郊秦墓出土铸型の分析かろ》,《中国考古学》第5号,2005年,第79~94页。.

  [22]艾玛·邦克《“失织—失蜡法”:古代渤海地区的一种铸造工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环渤海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234页,知识出版社,1996年。

  [23]陈直《关于两汉的手工业》,《两汉经济史料论丛》,第151、152页,中华书局,2008年。

  [24]《汉书·百官公卿表》卷十九上,第731、732页,中华书局,1964年。

  [25]《后汉书·百官志》志二十五,第3581、3596页,中华书局,1973年。

  [26]吴荣曾《秦的官府手工业》,原载《云梦秦简研究》,中华书局,1981年,后收入吴荣曾《先秦两汉史研究》,第198页,中华书局,1995年。

  [27]同[3]。

  [28]同[26],第199页。

  [29]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秦墓》,第320、334、335页,三秦出版社,2006年。

  [30]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增订本),第210、211页,文物出版社,1991年。

  [31]与西安工匠墓出土的马纹陶模具相似的图案有:宁夏固原出土的怪兽金牌饰(参见钟侃等《宁夏南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文化》,《中国考古学会第四次年会论文集》,第203页,文物出版社,1985年)、法国卢芹斋收藏的怪兽青铜牌饰(参见A·Salmony,Sino—SiberianArtintheCollectionofC.T.Loo,Paris,1933,p.69,Pl.XXVIno.4)。另有一件在中国长城地带收集的铜牌饰(参见《西伯利亚的铜牌饰》,转引自潘玲《矩形动物纹牌饰的相关问题》,《边疆考古》第3辑,第129页,图二,科学出版社,2004年)。还有一件残品,收藏在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中国北方系青铜器》,第157、274页,竹林舍,2005年)。这些牌饰除质地不同、大小有差异外,有着大体相同的构图,表明它们有共同的渊源。

  [32]С.И.鲁金科《论中国与阿尔泰部落的古代关系》,《考古学报》1957年第2期;

  [33]Leningrad,1985,p.202.关于这枚铜镜,本以为是普通的西汉昭明镜,李学勤则认为是一面少见的连弧纹铭镜。参见《阿富汗席巴尔甘出土的一面汉镜》,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修订本),第296~299页,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

  [34]梅原末治:《蒙古ノィン·ウラ见の遗物》,第28~83页,便利堂,1960年。

  [35]乌思岳斯图《北方草原考古学文化比较研究———青铜时代至早匈奴时期》,第319~327页,科学出版社,2008年。[36]《后汉书》卷二十三《窦宪传》,第817页,中华书局,1973年。

  [37]艾玛·邦克《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具有蛮夷风味的东周、秦及汉代艺术品》,《中国艺术文物讨论会论文集·器物(下)》,第574~576页,台北故宫博物院,1992年。

  [38]余英时著、乌文玲等译《汉代贸易与扩张》,第28~5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根据余氏研究,以汉代匈奴为例,粮食的基本供给完全仰仗中原政府。

  本文出自《文物》2010年第3期,56-63页。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技术支持:云汉传媒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利民街121号 邮编:750001 联系电话:0951-5014363 电子邮箱:nxkgs@sina.cn

ADD:Ningxi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eology
No.121,Limin Street,Xingqing District,Yinchuan City,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750001,China

TEL:0951 5014363    FAX:0951 5035563    E-mail:nxkgs@sina.cn

备案号:宁ICP备16001783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