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01)
摘 要:白马城明代嘉靖初年由陕西三边总制杨一清主持重修,为固原卫东路防御重地。城内保存有明代记事碑刻一通,其碑文《固原东路初修白马城记》记录了该城修筑与设防情况,与史志记载相参照,可补史阙。
关键词:白马城;碑文;考释
中图分类号:K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331(2016)01-0060-06
收稿日期:2015-10-08
作者简介:王仁芳(1979-),男,陕西陇县人,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白马城在固原城东一百二十里①,位于今甘肃省环县毛井乡庙儿掌村西复凤山北麓。该地原有古城,明代嘉靖初年杨一清倡议重修后,成为固原卫东路设防要地。筑城后创制有记事碑一通,现矗立于城内庙台西南坡地。碑石青灰色砂岩质地,圆首,长方形碑身,通高2.10米,宽0.60米,厚0. 17米。碑额篆书,残存“固原”等字,碑文楷书,两面刻字,正面文字高约2厘米。碑面边缘剥落磨蚀,碑文有残缺,左下后段尤甚。可辨碑文释录如下(加注标点、按碑文转行):
一、碑文释录
正面碑文:
固原东路初修白马城记
赐同进士出身奉议大夫、吏部文选司郎中、前翰林院检讨修国史经筵讲官鄠□杜 ②……
赐进士出身、亚中大夫、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通□……
赐进士出身、中顺大夫、奉敕整饬固靖等处兵备陕西提刑按察司副使帝□……
嘉靖壬午③以来,陕西边鄙多事,是时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邃庵先□生④……
天子用廷臣集议起公,公辞,至再至三,有诏改公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督师西征。公……
计,靡所不周,而又广视听、益聪明,盖尝下令许豪杰言事便宜。于是,守备固原都指挥佥事□刘□文⑤……
之区也。弘治正德中,明公奏议于中路预望城增设平虏一所,□西路红古城增设一堡,募……
寇以撒都城白马井为穴,由此而南深入,至于平凉。而嘉靖壬午,虏大举入寇,时正由撒都城……
①《嘉靖固原州志》及《边政考》均做一百二十里,《万历固原州志》作“在州东九十里”,当以前者为是。
②鄠杜,即王九思(1468-1551) ,明代文学家,字敬夫,号渼陂,陕西鄠县(今户县)人。为明中期复古文学流派重要成员,名列“前七子”,诗文多率直之作,与康海同为关中文坛领袖,有《渼陂集》十六卷及《续集》三卷行世。晚年辞职家居,自称“鄠杜山人”。
③即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
④邃庵先生,即杨一清(1454-1530) ,字应宁,号邃庵,祖籍云南安宁,晚年居镇江。成化八年进士,历侍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官至兵部、户部、吏部尚书,武英殿、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左柱国,太子太傅,太子太师,两次入阁预机务,后为首辅,官居一品,位极人臣。逝后赠太保,谥文襄。杨一清曾三次出任陕西三边总制,其第三次出任三边总制时间为嘉靖三年十二月至嘉靖四年十一月。
⑤刘文,字道显,庆阳卫人,嘉靖元年九月任固原守备。嘉靖四年,杨一清保举升任新设分守固原参将职,嘉靖六年九月,升右副总兵,分守凉州。嘉靖八年,升正二品都督佥事,转任固原总兵,剿抚洮、岷番夷叛乱,督修固原卫及靖虏卫长城。嘉靖十六年七月转任延绥总兵,后改任甘肃总兵。卒谥武襄。
无一城也。于是下固原卫、苑马寺勘议,指挥符深、圉长张子仪合辞言曰:夫撒都城者,虽界清□平□苑……
其地善水草,颇称肥饶,宜亟筑城以断虏道。便其白马井墩堡亦宜改筑近水,展筑月城,占据……
患可息,固原其宁靖云。今参政成君文①,是时以按察副使兵备固原,公乃进告之曰:夫成功者……
都城之役是也。其会同都指挥刘文卜日兴事,乃是年八月初吉工兴,十月以成事告。盖城周围……
高之几,更其名曰白马之城。作南北二门,南曰永宁,北曰阜康,皆公命也。城内作官亭二,仓场若……
及清平、万安二苑②卒凡若干,人食则固原州及彭阳、板井厫米,以石计若干,器具稍把、若钉铁砖瓦……
于,既乃下令照例悬赏募士千余人,设操守、守堡官各二员,每士给近堡田百亩垦种,俟十年后量……
巡抚陕西都御使王公荩③,行令布政司,于原坐附近城堡厫米量拨本城,以备按伏官军。令既定,公……
□内阁理元气矣。继公至者,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使荆山先生王公④,以是役之兴,诸城御戎甚切,然……
载马之填补,守备器具、粮储之规画,铨仓官、给印信、分屯田,皆以委诸兵备副使桑君溥⑤,次……
以为不可之地。中路则有预望,西则红古,东则今有白马,保障之形既建,操备之念恒存,则虎……
……以为不可无记,乃命之九思。九思曰:千古有之。御戎之道,守备为本,故曰……
……必有南仲,而后有芳,可城也。白马之役固善,向非遂……
……亦未能究全汤……
背面碑文:
……场四十里为界
……清平苑草场五十里为界
西至天城山群牧所⑥地界五十五里为界
北至阿思蓝崾岘平虏所地界五十里为界
钦差提督军务兵部尚书王琼⑦
钦差镇守陕西等处地方御马监太监宴夫
钦差镇守陕西等处地方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鲁经⑧
钦差巡抚陕西等处地方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寇天叙⑨
巡按陕西监察御史张珩⑩、端廷赦⑪
钦差整饬固靖兵备陕西提刑按察司副使郭凤翔⑫
钦差分守关西道陕西布政司右参政陈毓贤⑬ ?
钦差分巡关西道陕西提刑按察司佥事任
①成文,山西山阴千户所籍,文水县人,弘治壬戌(1502) 进士。嘉靖二年六月由凤翔府知府升任陕西按察司副使,整饬固原兵备,嘉靖四年升任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整饬甘肃兵备,后升任山东右布政使,陕西左布政使,转太常卿,辽东巡抚。
②清平、万安二苑,属灵武监,永乐年间设立,营署分别原设镇原县、通渭县,正统二年迁开城县,后分别改设彭阳城、板井城,万历十年升监。
③王荩,京卫籍,山东潍县人,弘治九年(1496) 进士。嘉靖四年巡抚陕西,在任三年,后升工部侍郎。
④王宪,字维纲,号荆山,山东东平州人,弘治三年(1490) 进士,曾任陕西巡抚,正德间官至兵部尚书。嘉靖五年至七年复任兵部尚书总制陕西三边军务。卒赠少保,谥康毅。
⑤桑溥,山东濮州人,正德九年(1514) 进士,嘉靖四年由陕西按察司佥事任固原兵备副使,六年因镇戎之捷升浙江按察使。
⑥即甘州群牧千户所,今固原市西郊大营城,本为肃府牧马地。嘉靖五年,陕西巡抚王荩奏设操守官一员,统领马步军士九百余名,参与地方防御。
⑦王琼(1459-1532) ,字德华,号晋溪,别署双溪老人,山西太原人。成化二十年(1484) 进士,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朝。官至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连进“三孤”、“三辅”,死后追赠“太师”,谥“恭襄”。嘉靖七年至十年出任陕西三边总制。
⑧鲁经,庄浪卫人。嘉靖四年,任分守庄浪、西宁副总兵。嘉靖七年,尚书王宪荐举镇守榆林,大学士杨一清奏调镇守固原总兵官,后以足疾辞任。嘉靖八年为刘文接任。
⑨寇天叙(1480-1533) ,字子惇,山西榆次人,正德三年(1508) 进士,嘉靖三年出任甘肃巡抚,嘉靖七年改巡抚陕西,官至兵部右侍郎。
⑩张珩,字佩玉,号南川,山西石州人。正德十六年(1521) 进士。嘉靖二十二年任宁夏巡抚。二十三年春,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⑪端廷赦(1493-1552) ,字思恩,号虹川,南直隶当涂县(今安徽当涂)人。端宏之孙。正德十六年(1521年) 进士,监察御史,执法如山,曾疏劾武定候郭勋骄横。累升佥都御史。
⑫郭凤翔,河南祥符人,正德甲戌(1514年) 进士,嘉靖四年由杨一清荐举,由延绥管粮佥事升任陕西按察司佥事,嘉靖六年十一月由王宪荐举,任固原兵备,十年考满回籍,病逝。
⑬陈毓贤,字则英,一字横川。福建长乐人。正德十二年(1517) 进士。历工部郎中。嘉靖七年擢陕西布政司左参议,分守关西道,增筑平凉夹城。岁饥,请留京折多方赈贷。转山西按察司副使,兵备冀北道。
维贤①
钦差分守固靖环兰等处地方参将李佐②
中军陕西都指挥张镐③
都指挥佥事黄振、杨振、赵昶、杨信
操守白马城地方秦州卫④刘凯
坐堡百户郭润
延绥改铨固原卫白马城管队领军百户五员林山、张聪、王颙、郭润、李铭
仓攅惠万良、刘尚金
医士萧颉
术士郝羌
乡老李贤、何信、李芳、冯友才、陈夫庆、管敬、夏景谷、夏武、赖□□、王现
马队总甲 (以下八十余人名从略) (图八)
二、碑文考释
该碑由于年代久远,加之长期弃置荒野,碑面皲裂,边缘剥落,碑文缺失严重。现据固原地方志记载及《杨一清集》等传世文字与碑文记载互校参证,对碑文内容予以考释、补遗与辨正,同时对白马城沿革兴废略作考述。
嘉靖六年(1527) 十月,王九思受时任固原兵备副使桑溥所托,曾为固原秦紘祠撰写《总制秦公政绩碑》。[1](P226-227)两篇碑文皆对时任三边总制王宪及桑溥功绩多有溢美之词,可略窥知其撰写因缘及创制时间。王九思存世文集中未收录该文,应为一篇失载佚文。
碑首官员署名涉及当时的科举中式称号、文散等级、实授职事及品级。其中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分别为殿试名次二甲、三甲中第者所赐资历称号。奉议大夫、亚中大夫、中顺大夫,皆为当时表示官员等级的文散官名,上述三种分别为正五品、正四品、从三品初授之阶。吏部文选司郎中、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奉敕整饬固靖等处兵备陕西提刑按察司副使为职事官。吏部文选司主管官员选拔考绩,郎中为该司长官,正五品;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为承宣布政使司属官,从三品;提刑按察司副使为提刑按察司属官,正四品;检讨为翰林院属官,从七品。三人的散官称号与其职事品级相对应。
该碑背面文字笔体纤细、潦草,与正面碑文明显有别,记载总制为王琼,其任职时间在嘉靖七年二月,寇天叙、郭凤翔、李佐等人任职亦在七年以后。据此人事更替,背面碑文应为后来补刻。
嘉靖元年(1522) ,新皇初立,政局不稳,蒙古套部伺机内掠,兵锋深入固、靖、环卫间,杀伤以万计。三月以套虏深入为患,命兵部侍郎李钺总制陕西三边人马,统一调度指挥。[2](P451)十月,管律等建议起用原致仕阁老武英殿大学士杨一清为三边总制,以代李钺,兵部以战事紧急,换帅不易而罢。[2](P560)十二月命户部发太仓银六万两于陕西赈济遭寇掠地方军民。[2](P603-604)即碑文所谓“嘉靖壬午以来,陕西边鄙多事”、“虏大举入寇”之事。
嘉靖三年(1524) 十二月,诏致仕少傅、太子太傅杨一清改任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第三次临边出任三边总制。[2](P1193)四年十一月,召还京都,在任一年。杨一清正德、嘉靖间曾两次入阁,武英殿大学士为内阁辅臣之一。明代废除丞相制,设大学士若干人,替皇帝批答奏章,商承政务,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俗称“阁老”。史称“故相行边,自一清始”。[3](P5225-5230)
杨一清任总制后,曾“咨访群策,以裨边务”[4](P620-626),即碑文提及的“盖尝下令许豪杰言事便宜”。其中重要一条便是采纳了固原守备刘文呈进,由固原卫指挥符深、苑马寺清平苑圉长张子仪提出的修筑白马城、募兵戍守的建议,提议经固原守备刘文手本于总制,而由固原兵备成文进呈至陕西巡抚王荩处,得到其首肯与大力支持,责成二人实地详勘。
经实地勘验,该地旧城大城二里八分,月城四分,周三里二分,较为狭小。成文等提出展筑月城八分,城周共计四里,并改筑白马井墩,设南北二门并城楼,城上盖楼铺六座,城内增筑仓场官厅各两座、厢房四座、大门楼一座等城防设施,包括犒赏、采买工料等项开支共计需用银一千一百余两,计划从收贮的盐商席签银内列支。并荐举符深及
①任维贤,字宗程,四川阆中人,任仪长子。正德九年(1514) 进士。与郭凤翔同为陕西按察司佥事,嘉靖二十一年升任陕西左布政使,后升延绥巡抚等。
②李佐,参任固原游击将军。嘉靖六年至八年任固原参将,以疾辞任,卒。
③张镐,嘉靖四年陕西都司指挥佥事,后任固原游击将军。
④洪武四年置秦州守御千户所于秦州(今甘肃天水市) ,十五年升为秦州卫,属陕西都司。
平虏百户王玉负责修理,[5](P45)计划征调固原、镇原等州县,固原、平凉,灵武、长乐监及甘州群牧所等附近军民三千名参与筑城,计划五十日完工。完工后募兵四五百人于此屯垦设防。
工程于嘉靖四年七月十六日开工,至十一月四日因地冻停工,主要征调固原、镇原二州县夫役,当年筑完城墙及北门,南门及官厅、仓廒及楼铺次年修筑。年底杨一清亲临阅视,见新修城垣“高厚坚固,足堪保障。新招军人,俱各精锐壮健,亦堪防守”,颇为满意,该城与中路预望、镇戎、西路红古城形成了一道保障固原等腹地的有效防线,其目的亦“不止保障地方,亦欲防护官马”,从碑文看,清平、万安二苑卒后期修筑中也得以征召,筑城军民口粮给养主要亦靠二苑仓储供应。
筑城后的募兵戍守计划亦相当顺利,当年由按察司佥事桑溥负责为新修白马城等处招募军人,每召一人,赏银一两,募军给银三两并给月粮,募兵开支取自陕西太仆寺买马银与陕西府库。[2](P1434-1435)新设白马城田地广阔肥饶,募兵每人给地一顷,十年内不征籽粒。由于条件优厚,官民踊跃,实际募兵一千一百余名,兵士来源主要是参与筑城而后留守的固原附近卫所军民及监苑牧军,当时任命负责修城的符深为操守、王玉为坐堡百户,在此防守。由于募兵人数众多,成文建议于延宁等处调拨千户、百户等官员坐堡管束。筑城设守后,杨一清将前后经过具为《为咨访群策以裨边务事》一疏上奏[4](P620-626)。由于募兵设官事体重大,杨一清另具《为整理边务以备虏患事》一疏详陈[4]( P627-633)。对照碑文记载,杨一清等人的建议与做法得到了朝廷的充分肯定与支持,后续计划亦得以贯彻落实。
三、碑文补遗辨正
作为白马城筑城勒石刻铭的记功碑,由于碑文残缺严重,致使部分重要信息阙失,除了撰者姓名前文已有考述,碑文题名的另外两人虽名讳不全,但从其官职履历参对,应为成文与桑溥,二人前后任职固原兵备副使,且与白马城筑城事宜关系密切。成文嘉靖二年六月由凤翔府知府升任正四品陕西按察司副使、整饬固原兵备,嘉靖四年升任从三品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整饬甘肃兵备,碑文右参政应为左参政之误。明代地方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兵备副使虽为文职,但执掌监督军事,并可直接参与作战行动,权限较大。整饬固原兵备为成化五年(1469) 陕西巡抚马文升为平定土达满四叛乱而奏设,后常设为整饬固、靖、甘、兰兵备,负责“操练兵马,修理城池、墩台、关堡,防御贼寇,兼理词讼粮储”[5](P34)。据碑文记载,成文最初对修筑白马城计划似有顾虑,经总制杨一清劝解激励,筑城计划上报陕西巡抚王荩并获大力支持,并经实地考察后方打消疑虑,并参与完善筑城计划与实施方略。
但由于随后成文升任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整饬甘肃兵备,筑城大部事宜由后任兵备桑溥负责施行。桑溥“政严明而执守坚定,性聪察而听断如流”[4](P463)。嘉靖四年杨一清荐举,由陕西按察司佥事升任陕西按察司副使,白马城后续采买载马、守备器具、规画粮储、铨选仓官、给印信、分屯田等诸多事宜皆由其规划主持。
杨一清最早于弘治十五年(1506) 起专职督理陕西马政,随后又兼陕西巡抚,大力整顿西北马政,使得“草场地复,牧军数增,城堡相望,苑厩罗列”[4](P99),并前后三次出任三边总制,在陕西任事近二十年,“畅晓边事”。杨一清督理马政十分重视修筑城堡,以使“人马有所保障”[4](P26)。虽然参与提出建议的圉长郭子仪仅为秩从九品、月俸五石的苑马寺低级官吏,杨一清仍十分重视并积极采纳,并派人勘验落实、完善计划,工程实施中亲自阅视。这除了白马城筑城设守的提议符合其设守防御与整顿马政并重的御边策略,也体现出杨一清广开言路,开明务实的治边之道与勤奋细谨的工作作风。同时,咨访群策同下固原卫、苑马寺勘议,亦可说明苑马寺官员在参与地方事务上的权力以及广泛性。[6](P147-190)
撒都城即白马城所属地界,《嘉靖固原州志》称“本苑马寺牧地”[5](P24),而据提议筑城的清平苑苑马寺圉长等人奏称,该地与“清平苑草场交界”,似又不在清平苑草场界内。后据杨一清行委布、按二司参政韩士奇等实地勘验丈量,其地“系在灵武监清平苑草场之内,与万安苑草场相邻”,但由于“土地荒远”,同时“寇以撒都城白马井为穴,由此而南深入至于平凉”,其地“系虏贼出没之冲”,牧军不愿、也不敢来此放牧。清平苑苑马寺圉长郭子仪可能并不了解这一带的地界归属,其所述“地处孤悬,久不在彼放牧”也属实情。因此,根据地方志所载与碑文所称其地筑城前属于苑马寺灵武监清平苑草场是正确的。
碑文中提及的施工时间与奏议有异,据主持筑城的当事人符深给杨一清的完工呈奏,实际施工时间及工程量远大于计划,工程耗资及募兵赏银列支也应超出预算,杨一清在上疏中有提及。碑文残缺,于此多有疏略。关于筑城规模,碑文缺失,奏议计划城周四里,工程全部完工后据地方志记载实际为周五里三分,有东北二关,东南北三门,上各有楼,东门及各门城楼应为后来补建。碑文中提及的由杨一清亲自为新城及南北二门改定名称等细节为诸志所无,白马城之名当由白马井墩而来,原撒都儿地名应系番语,或为元代蒙古人对此地称谓,所谓“原有旧城”也不一定是其所创筑。调查中根据当地人所称“紫金城”的山顶小城形制及城内陶、瓷片等遗物判断,此城最早可能为宋代所创。
从碑文记载来看,白马城明代增筑设守虽为杨一清首倡,但时任陕西巡抚王荩、杨一清之后继任三边总制的王宪等人都对城池完善、守御设置、筹集粮草等事项谋划筹措,鼎力支持。据史志记载,嘉靖五年王宪、桑溥曾增筑红古城外关并修盖城楼,规模与白马城相当,并于城内置仓场、官厅,白马城防设施完善当于此同时。[5](P23-24)当年七月,王宪还上疏为新设白马、红古二城奏请买马银四万两,[2](P1511)并为新修仓场奏设仓官。[2](P1530)
碑文中提及白马城“悬赏募士千余人,设操守、守堡官各二员,募军戍守,人给地一顷,使自耕种为业。奏调榆林卫百户五员领之”,实际是设操守、守堡官各一员,且为定制。[7](P192)其它记述与杨一清上疏内容基本相符。延绥镇总兵府与巡抚衙门初设绥德州城,因成化中迁至榆林卫城,因此亦称榆林镇。当时榆林卫更调至该城的不仅有百户等军官,也有追随徙居此地的一般军士,[8](P168-169)因世居留守,遂为土著编户,其后人亦有如王道济,通过科举走上仕途而青史留名。[1](P205)
由于白马城地处荒山,自然条件差,屯垦不易,募兵逃亡情况亦较严重。至嘉靖二十六年(1547) 前后,该城原有马步兵额1295名,除去固原总兵、游击分拨及守墩军士外,逃故364人,实际留堡581名,不及原额一半。马原额427匹,除倒损外,见在414匹。[7](P199 -200)其每年籴粮数量与西安州所相当,远较平虏所、红古城为多,岁无定例,收成不稳定。[7](P197-199)至万历四十四年(1616) 前后,该城仅设操守官一员,仅余马步军174名,马骡81匹,[2](P153)衰败式微程度令人扼叹。
关于固原卫各路城堡修筑设防情况,碑文记载亦较粗略。事实上,早在景泰二年(1451),平凉府知府张镛即上书乞修葫芦峡口古城,[9](P4360)成化九年(1473) ,陕西巡抚马文升修筑该城,成化十二年,余子俊建议于豫望城、葫芦峡口二处添设平虏、镇戎二所,当时只设镇戎所。弘治十四年,总制秦紘主持修筑豫望城池,十八年杨一清接任总制后奏设为平虏所,募兵戍守。红古城弘治十七年由秦紘奏立,正德二年,杨一清募兵戍守,嘉靖五年,与白马城同时期扩建重修。二城修筑后,与中西诸路堡寨互为呼应,逐步完善了这一线的关防设置与屯守体系。
该碑背面碑文虽刻写简陋,也提供了重要信息。其中叙及了白马城屯田四至,奏议中虽有“东至万安苑草场桃林坡,南至清平苑草场三岔山,西至群牧所天成山,北至阿思蓝崾峴,四至以内,地颇肥饶,可作安军之业,以外仍作草场”等记载,但未有确切里数,可知具体里数当为筑城后根据募兵屯田实际四至而划定。当时对屯田四至明确划定与公示,缘于当时苑马寺草场屡被军民开垦侵占,杨一清曾对此大力整顿,并奏请立法禁约侵占牧马草场而获皇帝支持有关,[4](P46)刻碑明示屯田四至范围,实际是为了保护监苑草场不被侵占,同时通过碑文记载也可对该城的屯垦规模及附近苑马寺草场、卫所辖境边界有所参照。
碑文中详细罗列了当时涉及该城的上至三边总制下至守堡百户各级官吏及医士、术士、乡老、马队总甲等军民名讳百余人。其中御马监属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中十二监之一,主管内府马政,同时管理御用兵符,与司礼监同为最为显赫的太监部门。明代陕西马政繁盛,于此置镇守太监以监督地方马政,碑文将其名讳列于靠前位置这一事实也体现出当时的宦官势力不但掌管了宫廷饮食起居等一般事务,还控制了全国的军政要务,其组织机构和职权范围已渗透到宫廷生活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背面碑文中陈毓贤官职为陕西布政司右参政应为左参议之误,[10](P929)提及的分守固靖环兰等处地方参将即固原参将。李佐之后,嘉靖九年因陕西总兵官与固原参将同住一城,王琼建议固原参将移住兰州,改设分守兰靖参将,裁革兰州守备与固原参将,固原复设守备。张镐所任中军陕西都指挥,实际即固原等处游击将军,弘治十五年由秦紘奏设,常驻庆阳环县北红德城,领游兵三千,往来各处游击应援,故称中军。嘉靖九年,王琼奏改为陕西游击将军,驻扎省城西安。
固原卫都指挥佥事黄振、杨振、赵昶、杨信等人皆有将才,地方志有载,官至守备、总兵等职。[1](P216)杨一清还曾荐举黄振以都指挥体统行事,操守固原,嘉靖二十八年累官至宁夏总兵。[2](P6233)杨振正德十六年任固原守备,嘉靖元年因事革任,为刘文接替。[5](P38)赵昶为靖虏守备,杨信为甘州守备,后为延绥协守,嘉靖十九年累官至甘肃总兵。[2](P4789)
而当时白马城操守已经为从秦州卫更调的刘凯更替,包括坐堡百户郭润在内白马城管队领军百户五员也是根据杨一清建议从延绥卫改调更替。总甲为明代社会的重要职役,治安体系、军事建制、徭役组织以及商税机构等都设有总甲,为卫所组织的基层建制,其编制原则为每10名军人设一小甲,每50名军人设一总甲。[11](P145-160)对照白马城当时的募兵人数,其总甲数应在20余名,小甲数在100余名,由于碑缘残缺,现存80余人名可能为总甲、小甲合署,其中潘仲敖、常英、岳景玉、殷臣、赵怀、孙玉、赵瓒等人俱可在杨一清上疏中提及的白马城募兵名讳中查对。碑文中提到仓攅、医士、术士、乡老及总甲等白马城初设时期屯军人员配置、构成及组织形式的忠实记录,这些内容都是难得一见的珍贵史料。
参考文献:
[1]万历固原州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
[2]明世宗肃皇帝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1.
[3]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杨一清.杨一清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5]嘉靖固原州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
[6]罗丰.明代陕西苑马寺[M]/ /西北民族论丛(第一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7]张雨.边政考[M].台北:华文书局,1969.
[8]明奉直大夫王公(道济) 既配宜人张氏合葬墓志铭[M]/ /固原历代碑刻选编.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
[9]明英宗睿皇帝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1.
[10]嘉靖陕西通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11]王裕明.明代总甲设置考述[J].中国史研究,2006,(1) .
本文出自《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60-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