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学术研究

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宁夏固原柳沟遗址发掘简报
发布时间:2017-03-03 17:10:00   来源: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作者:周赟 王晓阳 张晓荣 赵兵 贾长有   点击:

  摘要:柳沟遗址位于宁夏固原柳沟村北侧。2009年为配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清理出房址1座、灰坑12座,出土了罐、盆、钵、斝、碗、豆、瓮、盘等器物。该遗址的发掘,为固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及文化之间的地域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柳沟遗址 师赵村类型 菜园遗址

  ABSTRACT:In 2009,Ningxi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conducted rescue excavation to the Liugou Site located to the north of the Liugou Village, Guyuan County, Ningxia. The excavation recovered one house foundation and 12 ash pits, from which pottery jars, basins, bowls,jia-tripods, dou-stemmed bowls, vats, plates and other artifacts were unearthed. The excavation to this site provided important physical data for the researches on the cultural genealogy of the Neolithic cultures in Guyuan area and the regional communications among the cultures in that period.

  KEYWORDS:Liugou Site; Shizhaocun Type; Caiyuan Site

  柳沟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西南约五千米处柳沟村北侧的山坡缓地上(图一),现已经被开垦成梯田。村子东南侧的一条小沟原有流水,自南向北注入村子北侧的马饮河,现己干涸。2009年,为配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80平方米,清理出房址、灰坑多处。现简报如下。

  一、遗址

  柳沟遗址范围内地层堆积较为简单,仅有一层耕土层,部分区域有平整土地时形成的填土层,其下即为各类遗迹,有房址1座,各类灰坑12座。

  (一) 房址

   1座。编号为F1。窖洞式房屋建筑,面向朝南。保存较好房址系在断崖上直接掏挖而成,四壁略有弧度,穹窿顶,底部呈圆角方形。进深268、宽300、高274厘米。发现有立式灶1个,柱洞6个,洞1个。Z1在房址西壁上直接掏挖形成,宽约74、外高144、内高168、进深64厘米。Z1有2个主火道,用一土梁隔开,每个主火道又有2个辅火道。主火道南侧宽约18、北侧宽约26、高约96厘米。子火道位于主火道的顶部,子火道分别宽6、8、8、10厘米。Z1底部有一圆形火坑,口径54~62、深约26厘米,坑底有白色草木灰痕迹。Z1火烧痕迹明显,顶部烟熏痕迹明显,未见有烟道通往外侧。房址内有6个柱洞:ZD1位于房址北侧,圆形直筒状,口径12、深18厘米;ZD2位于房址北侧中央区域,圆形直筒状,口径10、深20厘米;ZD3位于房址东北角,近圆形直筒状,口径26、深36厘米,坑底有一块青灰色砂岩,应为柱础石;ZD4位于房址中部,平面近圆形,口大底小,口径20、底径16、深46厘米,柱洞外侧有一圈黑泥,直径约56厘米;ZD5位于房址中部,平面近圆形,口大底小,口径20、底径14、深34厘米,柱洞外侧有一圈黑泥,直径约40厘米;ZD6位于房址中部偏南,平面近圆形,直筒状,口径14、深40厘米,柱洞外侧有一圈黑泥,直径约38厘米。解剖后发现ZD4、ZD5、ZD6柱洞深度和黑泥填土深度相同,应是先挖出一圆形坑洞,将木柱立于其中,再在周边填充以黑色泥土,用于加固木柱。柱洞壁面较为光滑,但在柱洞未发现有木料痕迹。在房址内还发现有一小坑D1,圆形,口部较大,底部还有另外一个小坑,填土相同,土质疏松,灰褐色,包含有较多的草木灰,未见火烧痕迹。大坑口径24、深4厘米,小坑口径16、深24厘米。房址南侧门口处有一台阶,台阶高约32厘米,在房址外侧还发现有H10、H11两个圆形袋状灰坑(图二)。H10、H11左右对称。

  (二) 灰坑

  12座。平面形状多为圆形,为袋状或直筒状。H8平面近圆形,袋状。口径174~200、底径204~226、深102厘米。未见工具痕迹(图三)。

  H10平面呈圆形,直筒状,口径92、深100厘米,发现有较多的炭化的粟的种子。

  二、遗物

  遗址内出土器物多为陶器,石器和骨器较少。简要介绍如下。

  (一) 陶器

  遗址陶片出土较少,除去可复原器物外,仅999片,其中泥质红陶463片,夹砂红陶320片,夹砂灰陶112片,泥质灰陶100片,另外还有4片泥质白陶。完整器物中有-件磨光黑陶,未见其他黑陶片。纹饰以素面为主,其次为麻点文、篮纹、绳纹,还有少量的附加堆纹纹和戳印纹,刻划纹和弦纹较少。器型以罐为主,陶盆次之,另外还有少量的斝、钵、豆、碗、盉等。

  罐多已残损,有少量可复原。数量最多,根据口部、腹部、耳部的形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小口罐、大口罐、单耳罐、双耳罐、三耳罐、带扳罐、鸮面罐等。

  小口罐 器类较多,均为夹砂红陶或灰陶,侈口。根据沿下和颈部有无附加堆纹又可分为两型。

  A型小口罐 均为口沿残片,多侈口,夹砂红陶,沿下有-周附加堆纹,器身饰麻点纹或素面。标本H10:5。夹砂红陶。侈口,圆唇,腹部微鼓。沿下饰有一周附加堆纹,腹部饰有麻点纹。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5.5、残高14.5厘米(图四,2)。标本H10:6,夹砂红陶。侈口,圆唇,束颈,腹微鼓。颈部饰一周捏塑泥条,腹部饰麻点文。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4.2、残高14.6厘米(图四,3)。标本H5:l,夹砂红陶。侈口,圆唇,束颈。器身整体?饰麻点文,沿下有一周捏塑泥条。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4.3、残髙9厘米(图四,1)。标本H2:2夹砂红陶。侈口,尖唇,高领微束。沿下饰竖向绳纹,其上有一周附加泥条,腹部饰麻点文。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5.8、残高9.6厘米(图四,4)。标本H2:3,夹砂红陶。侈口,圆唇,高领微束。沿下饰竖向绳纹,其上有一周附加泥条,腹部饰麻点文。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5.8、残髙9.6厘米(图四,9)。标本H6:3,夹砂红陶。侈口,尖唇,高领微束。颈部饰一周捏塑泥条,器身饰麻点文。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2、残髙10厘米(图四,10)。标本H2:4,夹砂红陶。侈口,尖圆唇,高领。沿下饰-周附加泥条,器身饰竖向绳纹。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1.8、残高6.4厘米(图四,5)。标本H10:13,夹砂红陶。侈口,圆唇,高领微束。颈部及颈腹连接处各饰一周捏塑泥条,腹部饰麻点文。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4、残高7.8厘米(图四,11)。标本H10:16,夹砂红陶。侈□,圆唇,高领微束。沿下有一周捏塑泥条,器身饰竖向绳纹。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1.8、残高6.2厘米(图四,12)。标本H9:6,夹砂红陶。侈口,尖唇,束颈。颈邰饰一周附加堆纹,其上有压印痕迹。器身有饰竖向绳纹。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3.8、残高4.4厘米(图四,6)。标本H6:11,夹砂红陶。侈口,尖唇,高领微束。颈部饰一周捏塑泥条,其下饰有捏塑泥饼。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1.8、残高5.2厘米(图四,7)。H2:7。夹砂红陶。侈口,尖唇,高领。沿下饰一周附加泥条。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4、残高4.4厘米(图四,13)。

  B型小口罐 均为陶器残片,夹砂红陶,多侈口,器身饰绳纹或麻点纹。H6:10,口沿残片。夹砂红陶。侈口,尖圆唇,高领。颈部有篮纹,器身饰麻点文。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3、残高7.6厘米(图四,14)。标本H10:8,口沿残片。夹砂红陶。形制相同。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2.2、残高10厘米(图四,8)。标本Hll:2,口沿残片。夹砂红陶。侈口,尖圆唇,束颈。腹部饰麻点文。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3、残高8.4厘米(图四,15)。标本:H6:6,口沿残片。夹砂红陶。侈口,尖圆唇。腹部饰麻点纹。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4、残高7.4厘米(图四,16)。标本H6:7。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9、残髙7.2厘米(图四,31)。

  大口罐 均为泥质陶,喇叭口,束颈或高领。标本H8:l,泥质黑陶。喇叭口,束颈,下浮微鼓,平底。颈部有一周戳压形成的小窝,下腹饰近似篮纹,罐底有交错细纹。口径15、腹径19、底径9.4、高22.8厘米(图四,23)。标本H6:4,口沿残片。泥质红陶。侈口,高领。素面。口径16.8、残高9.4厘米(图四,26)。标本H6:5,口沿残片。夹砂红陶。侈口,高领。素面。口径9.4、残高6.8厘米(图四,24)。标本H10:7,口沿残片。泥质红陶。侈口,高领。素面。口径9,残高4.8厘米(图四,27)。标本H6:8,口沿残片。夹砂红陶。侈口,高领。颈部有刮抹形成的痕迹。口径16,残高5.4厘米(图四,25)。

  带扳罐 标本F2采集:1,口沿残片。夹砂红陶。侈口,尖唇,沿下有一周凸棱,似扳,和陶罐是一个整体。腹部饰竖向绳纹。口径9.8、残高10.2厘米(图五,10)。

  单耳罐 标本H8:2,夹砂红陶。侈口,尖唇,束颈,下腹微鼓,平底,颈腹相连处有一单耳。腹部有刻花纹。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8、底径4.8、高8.6厘米(图四,28)。

  双耳罐 泥质红陶。侈口,颈腹相连处有双耳,器身素面。标本H10:9,口沿残片。泥质红陶,侈口,圆唇,束颈,颈腹相连处有双耳。素面。口径10.8、残高10.2厘米(图四,17)。标本H10:10,口径9、残高8厘米(图四,18)。标本H8:8,口径20.8、残高15.8厘米(图四,19)。标本H8:9,口径19.6、残尚14.6厘米(图四,20)。标本H6:9,口径11.8、残高7.4厘米(图四,21)。标本H10:ll,高领,颈部微束。口径10、残高8厘米(图四,22)。

  三耳罐 标本H8:5,残损。泥质红陶。侈口,圆唇,束颈,底部残损,颈腹相连处有三耳。腹部饰刻划纹。口径8.4、底径3.4、高8厘米(图四,29)。

  鸮面罐 标本H6:15,口沿残片。夹砂红陶,侈口,圆唇。颈部有斜向绳纹。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1.8、残高3.8厘米(图四,34)。标本H2:5,仅余鸮面残部。夹砂红陶,残存呈三角形,整体近半圆形。器身饰戳印纹。器身有烟炱痕迹。残长5.4、残宽5.2厘米(图四,33)。

  小罐 标本H6:14,残损。泥质灰陶。腹微鼓,平底。素面。腹径7.2、底径4、残高5厘米(图四,30)。

  罐耳 应为罐耳。标本H6:13,耳部残片。泥质灰陶,罐身及耳面上均饰有篮纹。残长8.4、残宽6.4厘米(图五,9)。

  器底 罐底。标本H9:8,泥质灰陶。仅余腹部和底部。斜直腹。平底。外壁饰有横向篮纹,底部有横向纹饰。泥条盘筑制成,器底和腹部分别制作后粘结而成。底径14、残高3.4厘米(图五,4)。标本H6:12,泥质红陶。仅余腹部和底部。斜直腹。平底。外壁饰有竖向绳纹。泥条盘筑制成,器底和腹部分别制作后粘结而成。底径13.6、残高6厘米(图五,6)。标本Hll:l,泥质红陶。仅余腹部和底部。斜直腹。平底。外壁饰有篮纹。泥条盘筑制成,器底和腹部分别制作后粘结而成。底径6.5、残高6.2厘米(图五,8)。标本F2采集:2,泥质红陶。仅余腹部和底部。斜直腹。平底。外壁饰有斜向篮纹,底部有凌乱刻划纹。泥条盘筑制成,器底和腹部分别制作后粘结而成。底径11、残高8.6厘米(图五,7)。标本H10:7,夹砂红陶。仅余腹部和底部,腹部微鼓,下腹斜收,平底。器表有麻点纹,器底有压印绳纹。器身有烟炱痕迹。底径9、腹径16.2、残高10厘米(图五,5)。

  瓮 标本H8:7,口沿残片。夹砂红陶。敛口,腹微鼓,上腹有两个小扳。腹部饰有刻划纹。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6、残髙5.6厘米(图四,32)。

  盆 根据口沿部位可以分为两型。

  A型盆,侈口,小平沿或斜平沿。标本H8:3,泥质红褐陶。侈口,深腹,斜平沿,斜直腹,平底。器身及底部均饰有麻点文。口径26.6、底径10、高10.2厘米(图五,12)。标本H8:4,泥质红陶。侈口,深腹,小平沿,斜直腹,平底。器身大部分及底部均饰有麻点文。口径25.8、底径9.4、高10.6厘米(图五,11)。标本H10:l,泥质红陶。侈口,小平沿外斜,斜直腹,平底。腹部有压印拍打形成的方格纹。口径26.8、底径10、高7.2厘米(图五,13)。标本H9:4,泥质红陶。侈口,小平沿,近斜直腹,平底。腹部饰篮纹。口径25、底径8.4、高6.6厘米(图五,14)。

  B型,标本H10:2,泥质红陶。侈口,尖唇,近斜直腹,平底。腹部饰有麻点纹。口径19.6、底径9.6,高8厘米(图五,15)。

  陶碗 标本H10:14,残。夹砂红陶。侈口,尖唇,斜直腹。器身饰麻点文。口径18、高4厘米(图五,17)。

  陶钵 标本H10:3,泥质红陶。敛口,方唇,斜直腹,平底。素面。口径21、底径9.4、高8.2厘米(图五,18)。

  陶豆 标本H9:3,残损,仅余豆盏部分。泥质红陶。侈口,尖圆唇,斜直腹。素面。口径18.8、残高6.8厘米(图五,16)。

  陶斝 标本H9:2,夹砂红陶。敛口,方唇,直腹,平裆,锥状空足,沿及腹部有一对称桥形耳。下腹饰有横向篮纹,器耳上有戳印纹。腹部和底部分开制作,而后粘结在一起。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5、高20厘米(图五,1)。标本H6:16,斝足,夹砂红陶。平裆,锥状空足。残宽10.6、残高8.4厘米(图五,2)。

  袋状足 标本Hll:6,泥质灰陶。袋状足。素面。内壁有白色水锈痕迹。残宽6、残高12厘米(图五,3)。

  陶盘 标本H10:12,夹砂红陶。残存呈不规则形状,器表有篮纹。残长10、残宽7、厚1.6厘米(图五,19)。

  陶刀 标本T1①:1,泥质红陶。用残陶片磨制而成,陶片表明有篮纹,双面刃,刀身有一双面钻孔。长7、宽5、厚0.7厘米(图六,6)。

  穿孔陶片 标本T5②:1,泥质红褐陶。其上有一双面对钻孔。残长4.4、残宽4、厚0.6厘米(图六,2)。

  (二) 石器

  数量较少,器类主要为石刀、磨石。

  石刀 标本H8:6,灰黑色页岩。残损,可见有磨制的刃部,表面光滑。残存呈方形。残长5.1、残宽4.5、残厚0.2~0.3厘米(图六,4)。标本H6:2,青灰色鹅卵石。残存近方形,双面磨制刃。残长4.3、残宽3.9厘米(图六,5)。标本H2:l,灰褐色卵石。残损,双面磨制刃。残长4.7、残宽3.1、厚0.6厘米(图六,3)。

  磨石 标本H9:l,青灰色砂岩。残存呈不规则长方形。残长8.6、残宽5.2、残厚1.4~2.3厘米(图六,8)。采集:1,青灰色砂岩。残存呈长方形。长15、宽10、厚9厘米(图六,9)。

  柱础石 标本F1ZD3:1,青灰色砂岩。和磨石材质相同,可能曾当做磨石使用。残长12、残宽8.1、厚2~3.6厘米不等(图六,1)。

  (三) 骨器

  骨器仅发现骨锥1件。标本H6:l,残损。残长5.5、宽1.2厘米(图六,7)。

  三、结语

  固原柳沟遗址出土遗物较为丰富,器型有罐、斝、瓮、盆、钵、豆、盘等,其中以罐的数量最大,类型也较多,有罐、单耳罐、双耳罐、三耳罐、带板罐、鸮面罐等,盆、斝、豆、钵次之,另外还有1件泥质灰陶袋状足(Hll:6)及部分口沿,似为盉的残部。多数器型在师赵村七期中均有发现,如B型小口罐(Hll:2)与师赵村七期D型侈口罐(T404F26:1)、单耳罐(H8:2)与师赵村七期C型单耳罐(T308②:13)、双耳罐(H10:9)与师赵村七期中的A型双大耳罐(T303②:1)、三耳罐(H8:5)与师赵村七期A型三耳罐(T388②:3)、A型盆(H8:3)与师赵村七期B型盆(T353②:1)、B型盆(H10:2)与师赵村A型盆(T320②:1)等,器型极其相似,整体年代也应相似,应属于齐家文化“师赵村类型”[1]。

  两个遗址虽然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有一些因素在师赵村中并未出现,但在关中的一些遗址中有所发现。如柳沟遗址中的斝(H9:2)与康家遗址中的Ⅱ式斝(T1⑤:6)[2]相似,遗址中出土的泥质黑陶大口罐(H8:l)、泥质灰陶盉(H11:6)在米家崖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中却有相似的器物[3]。A型小口罐在沿下饰有附加泥条,不见于师赵村七期,但是在宁夏本地的菜园遗址中却较为常见[4]。

  柳沟遗址应是在继承本地传统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并吸收外来文化因素发展起来的。

  领队:周贽

  发掘:王晓阳、张晓荣、赵兵

  绘图:贾长有

  执笔:王晓阳

  注释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师赵村与西山坪》,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2]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康家考古队:《陕西临潼县康家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5、6期。

  [3]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米家崖一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2006年考古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12年。

  [4]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宁夏菜园》,科学出版社,2003年。

  本文出自《发现与研究》2015年第06期,3—9页。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技术支持:云汉传媒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利民街121号 邮编:750001 联系电话:0951-5014363 电子邮箱:nxkgs@sina.cn

ADD:Ningxi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eology
No.121,Limin Street,Xingqing District,Yinchuan City,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750001,China

TEL:0951 5014363    FAX:0951 5035563    E-mail:nxkgs@sina.cn

备案号:宁ICP备16001783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