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学术研究

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宁夏长城考古录
发布时间:2018-05-17 08:55:26    作者:王仁芳 张瑞芳   点击:

宁夏长城考古录

文图/ 王仁芳 张瑞芳

  宁夏回族自治区居黄河上游,北倚贺兰山,南凭六盘山,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由于地处“丝绸之路”与农耕游牧交错地带,历史上曾是东西方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以及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拉锯纷争的战略要地。此处古长城遗迹遍布境内南北,属我国长城遗迹分布较密集的地区之一。这些长城墙体蜿蜒、堡寨林立、烽燧相望,时间跨度从战国至明代,因而宁夏素有“长城博物馆”的美誉。境内有战国秦长城和明代的东长城(古称河东边墙)、旧北长城、北长城、西长城、固原内边长城、徐冰水新边长城等。

长城调查中墙体断面测量

宣太后时始筑城抗敌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宫,随之起兵灭义渠,在其故地置北地、陇西、上郡三郡。为了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以及守卫新拓疆域,秦国于边境地区筑长城以抗敌。宁夏境内的战国秦长城长度为170余公里,敌台城障200余座。整体为黄土夯筑,从西向东先后经过西吉、固原原州区、彭阳,东西两端分别与甘肃镇原、静宁境内长城相接。

战国秦长城调查现场

  此后隋唐时期虽在北方朔方、灵武一带有修筑长城、烽堠的记载,但未发现明确的墙体遗迹。宋夏时期,宋军为加强镇戎军城(即固原)一带的军事防御,循战国秦长城挖设壕堑一道,史称“长城壕”或“新壕”。经过勘查现在宁夏境内宋长城墙体长20余公里,遗存敌台20余座、关堡5座。历史文献和此前的调查中从未有宁夏区域内北宋长城遗迹的记载。

固原市郊的战国长城

历任三边总督加以完善

  明宣宗(1398~1435年)以后,国势渐颓,蒙古的鞑靼、瓦剌部势力交替入境掳掠,边地军民不堪其扰。瓦剌势力占据河套后,宁夏遂为虏冲,边患严重。明廷在宁夏南北分设固原、宁夏两边镇以节制敌军,同时在边地大规模新筑长城不断加强沿边守御。因“长城”一词在民间饱受诟病,人们易与始皇暴政联系在一起,所以明廷将其称之为“边墙”。明成化十年(1474)六月,宁夏巡抚徐廷章和总兵官范谨主持修筑,先后沿河套——黄河——贺兰山一线及固原镇北部地带,修筑了多道防御工事。这些墙体与堡寨烽燧相结合,构筑明代这一地区多层次、完整的防御体系。

  这其中尤以河东边墙的修筑最为艰辛曲折,其所处的河套毛乌素沙地地形平漫、易攻难守。徐廷章等人费时两年,修筑东长城长达三百余里。弘治年间(1470~1505年),宁夏巡抚张祯叔、王珣先后于墙外增挖“品”字形绊马坑44000多眼,以防敌骑逼近边墙。但这道边墙筑成三十余年即为风沙壅塞,不堪保障。明正德元年(1506),总督陕西三边(简称三边总制)杨一清计划重筑河东旧墙,原打算从宁夏黄河以东横城堡向东修筑,但由于工程艰险、计划不周而引发民夫哗变,工程仅成四十里即告放弃。明嘉靖七年(1507),王琼出任三边总制,宁夏河东筑边活动再次展开。王琼接手杨一清未完成的工程,在清水营以东重勘线路,弃旧边,内收十里修筑新边。同时他认为墙不如堑,改挖壕堑二百余里。其后的唐龙与刘天和在总制任内继续对这道边墙进行加固维护,重点是续修壕墙,时称“深沟高垒”。此后,张珩担任总制时又沿壕堑添筑帮修敌台六百余座。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黄嘉善仍于安定堡一带修建跨墙敌台砖石四座。此外如兵燹、地震后的修缮维护更是随时进行。因此现在宁夏河东一带,保留有三道长城遗迹,当地老百姓分称南北两侧的土筑墙体为头道边、二道边,中间废弃的壕沟则为河东壕堑。这两道土墙长城,为宁夏境内明长城墙体整体线路较长、保存较完整的部分。

战国长城墙体外侧壕堑

  陶乐长堤是东长城从横河渡口沿黄河东岸向北方延续,长一百八十余里,修筑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由于比东长城低矮,又顺黄河岸修筑有如河堤,故称“长堤”。东长城跨河后又与旧北长城及北长城衔接。旧北长城又称红果子长城,长三十余里,全长18716.7米,调查墙体3段,可见墙体约5846.7米,分土墙、石墙两类。具体修筑年代史书无载。随着明嘉靖十年(1530)北长城的新建,旧北长城遭到弃守闲置。

石嘴山市惠农区境内旧北长城

  北长城又称边防北关门墙、大武口长城,全长19223.7米,调查墙体12段,地表有痕迹者为12128.7米,消失墙体10980米,均属夯筑土墙。

宁夏青铜峡北岔口西长城

  西长城主要指沿贺兰山东麓及诸沟口,自中卫黄河南岸芦沟堡北跨黄河接镇关墩,再向东北逾胜金关,北连石空寺堡、广武营、玉泉营、镇北堡、红口儿各山口,从大武口至贺兰山扁沟与旧北长城相接。明成化九年(1473)修筑,其间屡有整修与加固。明天启(1624~1627年)初,再次对贺兰山诸口和西边关墙进行了一次加固维修。该段长城是不同时期分段修筑,根据修筑时间及区段位置,因此史书又有西边墙、城西南墙、边防西关门墙等称呼。固原内边又称固原旧边、内墙,始筑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由总制尚书秦纮创修,自饶阳堡起西至徐斌水长三百余里,又自徐斌水西至靖虏花儿岔止长六百余里,为关中重险。明嘉靖九年(1530)王琼对这道边墙重修完善。

海原县境内固原内边险墙

  徐冰水新边自徐冰水与固原内边相接,西北抵中宁鸣沙黄河东岸,长一百二十里。嘉靖十六年(1537)三边总制刘天和提议修筑。在调查中共发现人工墙体5段共计5530米,还有烽燧、城址等遗迹10余处。

 

长城资源调查摸家底

  2007年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长城资源专项调查工作,经过近5年的努力,宁夏文物调查人员在境内19个县级行政区中(全自治区22个)发现长城遗迹,对包括长城本体(长城墙体及墙体上的设施,如敌台、马面等)、附属设施(长城防御体系相关的其他设施,如关堡、烽火台等)以及相关遗迹(长城墙体两侧与长城防御体系相关的遗迹,如壕沟、挡马墙、品字窖、驿站、仓储、居住址、砖瓦窑、采石场、积薪等)等各类遗迹,采用文字、影像、图纸、拓片、摹本等记录手段,对时代、行政区划、地理坐标、建筑形式、结构、走向、长度、保存状况与病害、自然与人文环境、保护管理情况、文献记载及相关资料等信息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和信息采集工作。并且通过与测绘部门的合作,对长城墙体长度进行了准确测量,基本摸清了宁夏境内长城资源的家底。据调查宁夏现存明长城分布于境内17个县级行政区,总计调查明长城墙体400余段,总长近千公里,敌台、烽火台800余座、关堡60余座。另外还调查发现品字窖、居住址、石雕、题刻等相关遗存多处。

长城调查中的关堡测绘

长城调查中涉险过河

  宁夏境内长城分布在沙漠、丘陵、贺兰山和黄土高原的沟壑峁梁等地带,自然环境比较恶劣。除红果子沟、三关口、下马关、固原州城等几个重要关隘、城堡为砖石墙体,绝大部分因地制宜,以夯筑土墙及山险墙为主。因此大量墙体受自然和人为破坏较为严重,保存状况不容乐观。中卫市沙坡头秦长城和贺兰山——石嘴山沿线的明长城受风蚀严重。而北线长城的两个关堡遗址——镇远关和黑山营由于长期以来的风雨剥蚀、山洪冲刷、风沙淤漫的自然因素破坏,坍塌较为严重。清代以前的人为破坏主要为入侵者拆毁、填塞、焚烧等战争行为造成的蓄意破坏。清代以后,主要为沿线居民生产生活所造成的破坏成为主要因素。大量关堡为民居侵占,城墙包砌砖石因建房被扒拆;墙体、墩堡因垦荒、种地、采矿、修路而被推毁侵占;墙体、墩台内掏挖窑洞,顶部及周围搭建其他设施;一些城堡、墩台被蓄意盗掘掏挖。

长城调查中的关堡航拍

  “一带山河万里墙”,这是明代人对宁夏贺兰岿然、长河奔流、长城巍峨等壮丽山河风物的形象概括,今天长城不再承担“新墉山立界华夷”的军事防御作用,但仍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历史见证。

  (作者王仁芳为宁夏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作者张瑞芳为宁夏博物馆馆员)

  本文出自:《大众考古》2014年09期,84-87页。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技术支持:云汉传媒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利民街121号 邮编:750001 联系电话:0951-5014363 电子邮箱:nxkgs@sina.cn

ADD:Ningxi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eology
No.121,Limin Street,Xingqing District,Yinchuan City,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750001,China

TEL:0951 5014363    FAX:0951 5035563    E-mail:nxkgs@sina.cn

备案号:宁ICP备16001783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