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学术研究

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宁夏同心县倒墩子汉代匈奴墓地发掘简报
发布时间:2018-05-31 09:26:48   来源:《考古》    作者:钟侃 乌恩 李进增   点击:

宁夏同心县倒墩子汉代匈奴墓地发掘简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 同心县文管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宁夏考古组

  1983年秋,同心县倒墩子村农民在耕地时发现陶罐和其他文物,遂将此情况报告县文管所,文管所及时采取了保护措施。1983年冬,宁夏博物馆和县文管所对墓地进行了试掘,发掘墓葬5座,出土了透雕铜带饰和五铢钱等文物,初步确认为汉代匈奴墓葬。1985年秋,宁夏博物馆、同心县文管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发掘队,对墓地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发掘工作,共清理墓葬27座,出土文物千余件。现将1985年发掘的主要收获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葬俗

  墓地位于同心县王团乡东北约8公里的倒墩子村东坡地上。墓地南北有两座东西向的小山梁,中间为东西向的缓坡地,墓地即分布于此(图一)。墓口开在耕土层下,耕土层厚约20厘米,未见文化层堆积。墓坑均挖在生土中,深浅不一,距地表深均不超过2米,有的不足50厘米。填土为羼料礓石末的黄沙土,无其他包含物。均为单人葬,仰身直肢,双手贴放于躯干两侧,头向北。大部分墓葬有木质葬具,木质已朽,留有清晰的板灰痕迹。头端坑壁上大都挖有土龛,内置随葬器物。有些墓内殉以牛、羊的头和蹄。墓葬可分三种型式,即竖穴土坑墓、偏洞室墓和石椁墓。现每种举一例加以介绍。

  1.竖穴土坑墓 共20座。以M1为例,长方形竖穴土坑,坑壁平直,方向11°。长 2.91、宽0.79米,底距地表深1.80米。北壁留有高0.90、宽0.29米的生土二层台,填土0.17米后,向北挖一小龛,内置陶罐。棺紧靠西壁,长2.25、宽0.54、残高0.31米,棺板厚约6厘米。棺顶板灰上附着红色漆片,推测木棺可能髹红漆。棺的南、北和东侧填土后,形成宽5—20、高31厘米的熟土二层台。死者系成年女性,人骨保存尚好。

  随葬品以生活用具、装饰品为主。北壁上端龛内出土一件陶罐,死者颈部发现十枚珠饰、右肩下有一件皮囊和四十九枚五铢钱。左右股骨上各有一枚五铢钱,左股骨外侧有透雕铜环和铜铃各一件。脚端有铁刀和铁环各一件。骨盆两侧分别有马蹄形和长方形透雕铜带饰各一件,右侧两件带饰的背面及两者间残留皮条,出土时尚有弹性,表明铜带饰均固定在腰带上(图二)。

  2.偏洞室墓 共6座。以M10为例,由墓室和墓道两部分组成。墓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东壁内收5厘米,长2.66、宽0.84、深 1.76米。墓道北壁正中距底0.67米处挖一弧顶小龛,龛高0.40、宽0.37、深0.40米。墓底西壁掏一圆角长方形洞室墓穴,顶呈弧形,底低于墓道底21厘米,长2.24、宽0.53、高1米。头向为13.5°。墓室和墓道之间发现十个小柱洞,其中八个呈圆形,两个呈方形,平均直径和长为6厘米,内含木炭和木灰,柱洞外侧有板灰痕迹,显然是用以封堵墓室的。洞室内置一木棺,棺长2.00、宽0.52、高0.32 米,棺板厚约6厘米。死者系成年女性,人骨保存尚好。

  墓道底部殉有两具牛头和十一具羊头,兽头依次排列,除一具羊头吻部向西外,其余一律朝北,吻部两侧对称放置一对兽蹄。墓道北壁龛内有一件陶罐和一件漆器。墓道底部发现一件陶罐。棺内随葬品以生活用具和装饰品为主,死者左右耳下方各发现一件金耳环和粉白色珊瑚枝耳饰、珠饰七枚。颈部有二十七枚珠饰和一枚海贝。右手端有铜刀、铜环、铜管状饰、铜铃、铁刀各一件以及三枚五铢钱和三十三枚珠饰。脚端有两件铜带饰、一件铁环、一件铜铃和一枚五铢钱。骨盆下方发现排列有序的海贝三十九枚,股骨附近发现九枚海贝,每三枚一组,呈梅花状排列,当为联缀在衣服上的饰件(图三)。

  3.石椁墓 仅M22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方向21°。长0.89、宽0.44、底距地表深 0.65米。沿坑壁四周围砌十六块天然砾石,未见木质葬具。死者系婴儿,骨架保存不好,仅存破碎的头骨。随葬品很少,死者颈部有十一枚珠饰和二枚海贝,腰部有一件残透雕铜带饰和一枚五铢钱(图四)。

二、随葬品

  上述三座墓的随葬品有陶器、铜器、铁器、漆器、金器、海贝及不同质料的珠饰等共220件。现分类介绍如下:

  (一)陶器 器形仅罐一种。

  罐 3件。1:1,泥质褐陶,卷缘,圆唇,高领,溜肩,深腹,平底。颈肩处饰两道凹弦纹,腹饰一道刻划波浪纹。高42、口径14.5、最大腹径35、底径18厘米(图五,1)。10:18,泥质灰陶,小口,圆唇,鼓腹,平底。颈饰间断细绳纹,腹饰交错绳纹。高33、口径12.5、最大腹径31.5、底径12厘米(图五,3)。10:13,泥质灰陶,折缘,方唇,鼓腹,平底。肩饰二道凹弦纹。高25、口径12.5、最大腹径23、底径14 厘米(图五,2)。

  (二)铜器 有透雕带饰、环、铃、管状饰、刀和货币。

  透雕带饰 7件。可分三式。

  I式:3件。在长方形边框内透雕各种动物图案。1:4,透雕双龙纹,长10.2、宽5.9厘米(图版叁,1);1:9,透雕伫立状双驼图案,长9.8、宽4.9厘米(图版叁,4);22:1,已残,透雕伫立状双驼图案,残长5.8、宽4.9厘米(图版叁,6)。

  II式:2件。呈马蹄形,透雕牛头、龙头及动物肢体图案。1:3,长8.9、宽4.9—6.1厘米(图版叁,5);1:8,长8.4、宽4.5—5.7厘米(图版叁,7)。

  III式:2件。呈刀把形,透雕动物或人物图案。10:14,在刀把形边框内塑造一组复杂的图案,一侧为驾牲双轮车,车上有一犬,车后一武士骑马,一手执剑,另一手抓战俘头发,一犬扑向战俘,长10.7、宽4.7—6.8厘米(图版叁,2);10:33,透雕伏卧状马图案,长 10.3、宽4.3—5.4厘米(图版叁,3)。

  环 2件。1:7,略残,环周有九个柳叶形透孔,环外径6.9、内径3.5厘米,厚约2.5 毫米(图六,4)。10:6,横截面呈圆形,径0.5厘米,环外径3.5、内径2.5厘米(图六,5)。

  铃 3件。1:6,环形钮,菱形口,下缘饰两道弦纹,铃身镂孔,不见铃舌。高4.1、口宽 2.4厘米(图六,7);10:15,形同上,高3厘米。10:9,环形钮,椭圆形口,两面饰小乳钉纹,铃舌残断,通高5.3、口宽5厘米(图六,3)。

  管状饰 1件(10:7)。粗细相间,截面圆形,饰以弦纹,长9、径1.4厘米(图六,2)。

  刀 1件(10:5)。环首,宽柄,弧背,长20、柄宽2、刃长11厘米(图六,1)。

  五铢钱 56枚。钱径2.55—2.60厘米。五字交叉两笔微曲,铢字的金字头作三角形,朱字头基本为方折(图七)。

  (三)铁器 有刀、环和环扣,皆严重锈蚀。

  刀 2件。器形勉强可辨。10:12,柄端有穿孔,单面刃,残长14厘米。

  环 1件(10:17)。直径约4厘米。

  环扣 1件(1:12)。呈椭圆形,内侧有两个相连的弧形钮(图六,10)。

  (四)其他 有漆器、金器、珠饰等。

  漆器 1件(10:19)。胎已朽尽,仅剩红色漆皮,上施黑彩,从形状推测当为杯类。

  金耳环 2件。10:1,由金丝扭曲而成,一端有尖,另一端锤打成扁圆形,最大直径为 2.2厘米,金丝直径约1毫米,重0.5克(图六,6)。

  海贝 51枚。大小不等,背部皆磨穿成孔(图六,11、12)。

  石珠 60枚,包括白石质、绿玉质和绿松石珠。算珠状58枚,直径0.6—0.9厘米不等;管状2枚,长分别为0.6和0.8厘米(图八,5、8、9)。

  玛瑙珠 7枚。算珠状5枚,直径0.6—1.3厘米;棱柱形2枚,直径分别为0.6和0. 厘米(图八,2、3、10)。

  骨珠 13枚。算珠状10枚,直径0.3—0.4厘米;管状3枚,长0.6—0.7厘米(图八, 6、7)。

  料珠 1枚。管状,黄、黑、白三色相间,长1.6、径0.8厘米(图八,1)。

  珊瑚珠 3枚。均为管状,长0.4—0.6 厘米(图八,4)。

  珊瑚枝饰 4件(10:34)。呈粉白色, 端有穿孔,器形不规则,长2.6—2.8、径0.3厘米(图六,8、9)。

  皮囊 1件(1:14)。皮革缝制,内衬织物。因与铜钱共出,推测为装钱皮囊。

三、结语

  倒墩子墓地这样的遗存,在宁夏境内尚属首次发现。墓葬形制以土坑墓为主,头端有小龛,死者头向基本一致,均为单人葬,葬具有木棺。随葬品以陶罐、铜带饰、五铢钱、海贝及珠饰最为常见。偏洞室墓形制较特殊,这类墓葬除殉葬牛、羊的头和蹄外,随葬品也较丰富,显然墓主生前的社会地位较高。

  这里出土的陶器主要是罐。罐的肩部往往饰有波浪纹或弦纹。其中Ml出土的陶罐是匈奴陶器的代表性器类,在内蒙古伊克昭盟准格尔旗西沟畔①、东胜县补洞沟②以及蒙古诺音乌拉③、苏联外贝加尔伊尔莫瓦④、德列斯堆⑤等汉代匈奴墓地均有出土。与诺音乌拉1号墓出土陶罐完全相同。这里出土的透雕铜带饰,在外贝加尔德列斯堆、伊沃尔加⑥墓地亦有出土。墓中发现的五铢钱均为西汉五铢,形制接近于满城汉墓所出的II型钱,故墓地的年代大体相当于西汉中晚期。

  《汉书·武帝纪》载: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西汉所置五属国的所在地,一般认为在天水、安定、西河、五原、张掖五郡之内。又《汉书·宣帝纪》载: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置西河、北地属国以处匈奴降者。”据《水经注疏》卷二“…(高平川)川水又北,迳三水县西,肥水注之。…肥水又东北出峡,注于高平川,水东有山,山东有三水县故城,本属国都尉治…西南去安定郡三百四十里。”西汉安定郡郡治高平,即今宁夏之固原县,高平川即今宁夏之清水河。以地望推之,三水属国都尉在今同心县境内,故这批墓葬很可能是西汉时期降汉之匈奴人墓地。

  执笔者 钟侃 乌恩 李进增

  注释:

  图版叁:

  本文出自:《考古》1987年第1期,33-37页。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技术支持:云汉传媒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利民街121号 邮编:750001 联系电话:0951-5014363 电子邮箱:nxkgs@sina.cn

ADD:Ningxi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eology
No.121,Limin Street,Xingqing District,Yinchuan City,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750001,China

TEL:0951 5014363    FAX:0951 5035563    E-mail:nxkgs@sina.cn

备案号:宁ICP备16001783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7号